不是影像呈現當代影像藝術的更多可能

展覽總監|昊美術館 張莉娸
藝術家|徐文愷、林科、劉國強、劉月、朱昶全
展覽地點|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二館 ∣ 台北市樂群二路93號
展覽日期|2015/05/02-2015/06/07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0:00am–6:30pm(週一休館)
贊助單位|ViewSonic, Philips
 
繼「不是繪畫」後,亞洲藝術中心關注現今中國當代藝術變化的展覽「不是影像」,5月2日臺北二館開幕。本次展覽的5位藝術家 : 徐文愷(aaajiao)、林科、劉國強、劉月、朱昶全,進行各種試驗,甚至直接展示試驗的狀態,來試圖調整我們慣於使用的認知方式,調整我們思考的邏輯習慣。
 
aaajiao作品「物5」中的藍色多面體在兩片拼裝螢幕上緩緩移動,如礦石漂浮於太虛之間。而「物4」,觀者需要彎下身才能看到類似岩石切面的細節變幻。仔細欣賞之時,才恍然發覺這些畫面皆是透過電腦程式所計算出來,指涉對資訊的閱讀方式正影響著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
 
林科三件作品:「閃電」、「噗」、「下載下雨02」,則呈現藝術家使用電腦的行為紀錄。原本功能性的滑鼠鼠標、資料夾,在林科巧妙操控下仿若賦予了另一層涵義─螢幕前的肢體表演,亦與其背後虛擬世界產生戲劇化的連結。展場可不時聽到電腦攝像頭拍照前倒數的滴滴聲,也有鋼琴背景音樂,感受到藝術家對於科技的思考,已經跳脫「使用者」的身分,而轉化成與之共舞的詼諧浪漫。
 
再往展場裡走,兩台老式電視機各自播放劉國強的「倒敘」與「吃蘋果」。電視粗糙的影像粒子散發著陳舊感,而畫面中簡單而純粹的背景,無聲地拆解時間與進食這些日常過程,反思「正敘」的不可逆性。其描述時間卻又試圖淩駕於時間之上,是現實思考,亦是哲學哉問。
 
關於影像的敘事手法,朱昶全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天外飛仙」講述年輕男孩心中的英雄夢,卻在影像中得以成真後那種嘎然而止的荒謬感。而「移植」片如其名,將畫面、語言、字幕、句子全部打散重組,使其另植他地,產生不一樣的心理反應,沒有秩序的次序。
二樓則先看見劉國強裝置作品「倒敘2」,透過鏡子反射,映出另一面相反的時鐘,與一樓錄像作品相呼應。對藝術家來說,影子關乎記憶,是影像的時差。
 
接著是劉月《回聲》系列作品,為凸顯其空間感將二樓展場牆面全部塗黑,只剩作品中,在雪天夜晚被光線綁架後的雪花和物件輪廓,雖然物質屬性被抽離了,表象裡卻存在著讓人吃驚而不可思議的力量,彷佛定格在舞臺上燈光乍現那一剎那,留給觀者一場異感的世界。
今日由於電子科技的普及,影像藝術在媒材觸感上不如架上繪畫或雕塑讓人產生距離感。然而年輕藝術家們從自身成長的環境汲取養分,利用不陌生的材料創作了不陌生的作品。亞洲藝術中心在探討新東方精神之後,也將持續發掘與支持新一代藝術家,和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當代藝術共同成長。
May 12,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