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展覽
-
平淡清澈 · 湛靜有光—2024董小蕙老院子與靜物系列個展
2024年11月16日 - 2025年1月19日 北京 「 平淡清澈 · 湛靜有光——2024董小蕙『 老院子』 與『 靜物』 系列個展」於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1月19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舉辦。本次展覽為董小蕙繼 2017年臺北歷史博物館主廳《老院子·韶光·年華》後的首次個人展覽,也是繼 2013年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乘物·遊心》之後於北京舉辦的首次個人... 繼續 -
Michelle Blade: Grace Electric
2024年11月16日 - 2025年1月19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代理的洛杉磯藝術家 Michelle Blade,將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舉辦首次中國個展「Grace Electric」,展覽將於 2024 年 11 月 16 日 至 2025 年 1 月 19 日舉行,展出 Blade 於 2024 年創作的 14 幅畫作。這些作品以靜物畫和風景畫的形式,探索了她作為一位母親、畫家和漫遊者眼中「一年間的生活」片段。 身為第三代洛杉磯人,Blade... 繼續 -
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4年度展
2024年10月19日 - 11月10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4年10月19日舉辦「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4年度展」。本次展覽由張新英擔任策展人,展出十位藝術家陳茂山、何辰昊、黃思炎、盧麗媚、劉曉鑫、王玲、魏泉、武藝、王怡寧、朱珂橙共計八十餘件水印木刻作品。 我為什麼要發起 “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陳琦 中國是版畫的發明國,傳統版畫藝術有... 繼續 -
人間太極:朱銘
2024年6月29日 - 10月13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4年6月29至9月1日在北京空間舉辦「人間太極:朱銘 」。本次展覽是繼2010年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朱銘人間系列雕塑展」暌違十四年後於北京舉辦的首次個人展覽,呈現藝術家朱銘《人間系列-芭蕾》《太極系列》《太極系列-太極拱門》總計二十餘件。 朱銘 (1938-2023) ,中國臺灣現代主義藝術發展歷程中的代表性藝術家。他的創作質樸淳厚、嚴謹平實、簡練明快,堅持對多種材質... 繼續 -
秦淮河里舀了—碗水 · 沈勤
2024年3月23日 - 6月9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榮幸地宣佈將於2024年3月23日至6月9日舉辦“秦淮河里舀了一碗水 • 沈勤”。藝術家沈勤近些年在蘇州博物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湖北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等相繼舉辦個展,本次展覽是繼2021年後再度于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的展覽,由林書傳擔任策展人,呈現藝術家近年新作二十餘件。 談沈勤本應該繞開山山水水,卻很難繞開秦淮這條河。為什麼要繞開山水,因為中... 繼續 -
寂靜處寂靜—吳笛笛個展
2023年11月25日 - 2024年2月4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3年11月25日舉辦「寂靜處寂靜——吳笛笛個展」。本次展覽是藝術家吳笛笛首次于亞洲藝術中心舉辦展覽,也是繼2019年香港個展、2020年廣州個展後三年來的首次個展。展覽呈現藝術家吳笛笛「竹」、 「藤」、 「青苔石」、 「夢境」、 「幾何山水」共五個系列作品。吳笛笛的藝術生涯始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經過了中央美術學院本科以及研究生三個階段系統的學... 繼續 -
褶襉山—杭春暉個展
2023年11月25日 - 2024年2月4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3年11月25日舉辦「褶裥山——杭春暉個展」。本次展覽是藝術家杭春暉繼2020年廣東美術館「本之末——杭春暉的藝術實踐」之後的首次個展。展覽呈現杭春暉最新系列作品「褶裥山」。在杭春暉的創作中水墨一直是他善用的媒材,其特有的屬性呈現出與西方繪畫材料不同的視覺面貌。杭春暉從早期工筆繪畫到材料實驗的探求,彼此看似隔閡,實則卻... 繼續 -
流動的本源—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劃 · 2023年度展
2023年10月28日 - 11月19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3年10月28日舉辦「流動的本源——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3年度展」。本次展覽由王正一擔任策展人,展出十位藝術家曹歐、丁科、董亞媛、李文翔、李瑩、邵蓓艷、尚友錄、張冠一、張茜、周志奮共計五十餘件水印木刻作品。 我為什麼要發起「中國浮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陳琦 中國是版畫的發明國,傳統版畫藝術有絢爛璀璨的歷史。在世界版畫圖... 繼續 -
On the Voyage
2023年9月9日 - 10月15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3年9月9日至10月15日在北京空間舉辦展覽「On the Voyage」,本次展覽彙集來自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以色列五個國家共十一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從「科技批判」、「感官生活」、「記憶迴旋」、「模糊夢境」四個維度呈現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形態。本次展覽以「On the Voyage」為題,在全球化時代、不確定性時代,文明縱橫交錯各放異彩。藝術家多樣的國界、背景擲... 繼續 -
陳文驥 · 馬樹青
2023年7月1日 - 9月3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3年7月1日至9月3日舉辦展覽「陳文驥·馬樹青」。陳文驥(b.1954)生於上海,他的繪畫有著特殊、鮮明的視覺感觀,以高度的冷靜和質樸的表達呈現一種極簡、純粹的構圖與色彩。陳文驥的繪畫始終保持著對現實的抽象的疏離。在鋁塑板、畫布、紙張上營造一種漸變的三維、立體的獨特空間。陳文驥對於繪畫的思考具有一種理性的嚴謹與隱蔽的秩序。 馬樹青(b.1956)生於天... 繼續 -
2023 陳琦 · 巨川
2023年4月8日 - 6月4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榮幸地宣佈將於2023年4月8日至6月4至舉辦“2023 陳琦 · 巨川”。“陳琦是我國水印木刻的傑出代表,是著述迭出的學者型畫家,其代表作既標高了水印木刻的水準,也刷新了水印木刻的面貌。他的藝術創作是感性體驗與理性思辨,物性精研與精神營構,先鋒意識與深度追求的綜合體現。近年,陳琦從學科建設及發展的高度對水印木刻高層次人才培養計... 繼續 -
靜水流深—亞洲藝術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2022年10月22日 - 12月11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於2022年10月22日至12月11日舉辦“靜水流深——亞洲藝術中心四十周年特展”。“靜水流深”意寓表面不動聲色,胸中卻有萬千丘壑與人生智慧,以此為展覽主題,是基於亞洲藝術中心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廣當代語境下探討中國文脈的藝術家,以及東方美學精神的探尋,以靜水流深的藝術情懷持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展覽邀請... 繼續 -
彌散的邊界—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2年度展
2022年9月24日 - 10月9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2年9月24日舉辦「彌散的邊界——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2年度展」。本次展覽由馮石、段少鋒擔任策展人,展出十位藝術家鄧海苗、丁卉、符幸寒、侯煒國、韓寧X沐版社、瞿作純、陶亞清、王海迪、王岩、王霄共計五十餘件水印木刻作品。 。 彌散的邊界——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2年度展 ... 繼續 -
心象—陳淑霞作品展
2022年6月24日 - 8月21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榮幸地宣佈將於2022年6月24日至8月21日舉辦「心象——陳淑霞作品展」。本次展覽為2022年畫廊周北京主單元展,也是繼2020年亞洲藝術中心(北京)「好牌——陳淑霞作品展」、2021年湖北美術館「@武漢· 2021 陳淑霞」之後舉辦的又一次重要的個人展覽。本次展覽將呈現藝術家陳淑霞近期的創作狀態,以及過往的幾個重... 繼續 -
靜音—陳焰 · 郭健濂作品展
2021年11月6日 - 2022年1月30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1月30日舉辦「靜音—陳焰 · 郭健濂作品展」。本次展覽將展出藝術家陳焰銀鹽膠片刻畫、燈箱裝置,紙本作品,郭健濂布面油畫等近四十件作品,呈現兩位藝術家最新的藝術探索與實踐。 「靜音」是幽然之聲,如《管子·內業》所言「修心靜音,道乃可得。」 「靜音」亦是空靈之寂,《道德經》即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陳... 繼續 -
二即一:王紹強個展
2021年7月24日 - 9月12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1年7月24日至9月12日舉辦“二即一:王紹強個展”。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策展人,展出藝術家王紹強作品三十餘件。從科學、史學、美學三個維度,系統呈現藝術家的水墨實驗探索與實踐。 王紹強1970年生於廣東,同時兼具藝術家、策展人、美術館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等多重身份。這些跨界多元的身份,激發了他對與自己情感相連結的地域文... 繼續 -
第四代:圖像與媒介—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1年度展
2021年6月26日 - 7月18日 北京 經過近70年的發展和數代版畫家們的共同努力,現代水印木刻已成為中國版畫的標識性代表,不僅體現在水印木刻的工具、媒材的獨特性,更體現在其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基因與深厚底蘊。在國際版畫界中展現中國版畫的藝術形象,傳播中國的文化價值觀,水印木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術不斷進步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下,當下全球版畫語境中,中國能貢獻什麼樣的版畫藝術?提供什麼樣的視覺文化形象?表達什麼樣的哲學觀念?不僅取決於中國版畫... 繼續 -
片石山房—沈勤 · 陳琦作品展
2021年4月24日 - 6月20日 北京 沈勤與陳琦兩位藝術家都生於六朝古都「南京」。金陵的煙水和閱經滄桑的土地孕育了沈勤和陳琦抒發歷史和人文幽情的文人氣質。兩人相交四十餘年,在藝術道路上惺惺相惜。沈勤精于水墨,陳琦尤擅浮水印木刻,依託不同的媒介,他們二人沉浸在各自的藝術領域裡研習探索,並自成體系。沈勤的繪畫空寂澄明、清靜無為、簡約中蘊含一種江南文化的內在性,同時營造了空靈出世的詩性空間;陳琦的浮水印木刻形式語言單純而豐富,寧靜而富於激情... 繼續 -
境象主義—桑火堯作品展
2020年12月26日 - 2021年3月7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0年12月26日舉辦“境象主義——桑火堯作品展”。並將於2021年1月16日下午三點開幕。此次展覽是繼2019年上海龍美術館“境象主義——桑火堯作品展”、2018年新加坡當代美術館“桑火堯——境象主義作品展”、2017年中國... 繼續 -
天空之後—王劼音水墨新作展
2020年11月6日 - 12月20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0年11月6日舉辦“天空之後 – 王劼音水墨新作展”,於下午三點開幕。本次展覽邀請夏可君擔任策展人。作為40年代出生於上海的老一輩藝術家,王劼音的藝術創作始終根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脈絡。他遊刃於版畫、油畫、水墨等多種繪畫形式語言之間。同時又以樸素的精神、書寫性的繪畫實驗、為中國水墨繪畫注入了更新的力量,並將古老的視覺經驗重新塑造於新... 繼續 -
好牌—陳淑霞作品展
2020年8月15日 - 10月11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布將於2020年8月15日至10月11日舉辦“好牌——陳淑霞作品展”,本次展覽展現了陳淑霞不同時期的創作狀態,以此勾勒出藝術家的心歷路徑。從九十年代的“原色”出發,到“虛實兩境”、再到“山水間”,及至近期的“此在”、“邊際”幾個重要的創作階段,陳淑霞通過不斷變換視覺表達方式,進而建構起獨特的個體敘事,在審視社會的同時,也在審視自我。此次展覽是繼2019年藝術長沙美侖美術館“邊·... 繼續 -
青煙—李真新作展
2019年12月14日 - 2020年4月5日 北京 藝術家李真在當代藝術界享有盛譽。他的雕塑解決了諸多矛盾統一的因素,其作品不受西方雕塑既有造型語言的束縛,而是在創作上嘗試尋找和構建東方雕塑的話語權。「青煙」系列作品屏棄藝術符號的複雜性,赋予固態化的(雕塑)煙雲,御駕萬千,表現東方哲思的能量與靈氣。而最新青煙系列繪畫作品,用縝密的水墨線條催生一種自我原生語言,幻化为山石、文字,意象無窮,使作品有著自然生成的形態,既獨特又光怪且無限繁殖。 李真「青煙... 繼續 -
風林火山—源自東方的抽象
2019年10月19日 - 12月1日 北京 「風林火山─源自東方的抽象」是亞洲藝術中心「新東方精神」概念系列的最新成果。展覽彙集多位出生於中國大陸,而戰後遷至臺灣地區,並影響臺灣現代藝術史發展的重要藝術家,包括「五月畫會」創始成員李芳枝及重要成員陳庭詩、楊英風、馮鍾睿、莊喆、韓湘寧;「東方畫會」創始成員李元佳及重要成員朱為白、李錫奇;「蘭陽畫會」創始成員王攀元;以及出生於臺灣,後赴日本發展的「自由美術協會」創始藝術家劉生容。透過此展集結,系... 繼續 -
不確定的修飾—杭春暉個展
2019年6月20日 - 10月6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於2019年7月20日舉辦「不確定的修飾——杭春暉個展」。從2015年「繪事物語」,到2017年「不分明」;從2018年「齊物」,再到「不確定的修飾」,藝術家杭春暉不斷地在探討、履新自我的繪畫主題。在他的創作歷程中,每個階段都帶有對傳統的實驗與革新的意指,他的創作態度時刻保持著重塑與深化。東方式的視覺觀念,成為他作品的創作立場—&mdash... 繼續 -
李玉雙同名個展
2019年5月16日 - 2020年7月5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0年5月16日至7月5日舉辦“李玉雙同名個展”,呈現藝術家李玉雙先生最新作品以及早期代表作。本次展覽由方志淩策劃,全面梳理李玉雙先生從藝迄今六十餘年的藝術探索成果,展出涵蓋油畫、水彩、水墨、素描、手稿等形式在內數十餘件作品。作為八十五歲高齡的老一輩藝術家,李玉雙先生是美術界鮮有的堅持以自然為題材、堅持在自然中創作的藝術家。他將寫生視為生活的一部分,理工科的知識結構背... 繼續 -
生逢其時—小林敬生&陳琦作品展
2019年4月27日 - 6月30日 北京 小林敬生,1944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自1997年起擔任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教授,現為日本版畫協會理事。陳琦,1963年生於中國南京,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館展覽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秘書長。本次展覽不僅是日本藝術家小林敬生在中國境內的首次集中規模展出,也是藝術家陳琦在即將參展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之前的一次系統梳理。... 繼續 -
神遊:管偉邦個展
2019年3月29日 - 4月14日 北京 藝術家管偉邦以「神游」作為其創作思考的核心,串聯「山林之游」、「時空之遊」和「逍遙之遊」為線索,闡釋多年來的藝術實踐。作為香港藝術家管偉邦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個展,本展覽展出最新創作的水墨作品二十餘件。 「神遊」,意謂「神遊象外」,即透過藝術創作瞬間將觀者從現實中轉移至藝術家的精神世界,遊歷畫作者與造物者所契合的山水意境。儘管管偉邦作品中的一竹一松,並非是現實的直接再現,但不難發現的是它們都詮釋了藝術... 繼續 -
疏離之境—尹朝輝、尹朝宇作品展
2018年12月15日 - 2019年2月3日 北京 本次展覽由方志淩擔任策劃,較為全面地呈現二位藝術家于近年來關於繪畫的思考與創作實踐。 從尹朝輝近來完成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藝術探索又有了較為明顯的新變化。這種變化首先表現在一種更接近中國傳統韻味的線條。陰柔修長的線條一直是尹朝輝標誌性的視覺形式,但從根本上說,他此前的線條是一種有著嚴謹的「形體」變化的「西式」線條,而他近期的線條卻一步一步從「形體」中解放出來,在向平面化、裝飾化、以及注重線條自身韻... 繼續 -
隱蔽的物
2018年9月22日 - 12月2日 北京 本次展覽由馬樹青、沈克龍、姜吉安、杭春暉四位藝術家連袂展出,展覽力圖呈現東西方對於「物性」之於繪畫語境中的個案研究,探討「物」作為繪畫(藝術)的審美屬性以及作為其對藝術本質理解的思索。「物」的問題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海德格爾認為世間有三種物:純然之物(自然物)、器具(根據人的使用和需要製造出來的東西)和作品(藝術品)。物性即物的本質。而在古老的東方哲學家莊子的理解中, 是指物的自... 繼續 -
印痕與複數—陳琦個展
2018年8月25日 - 9月16日 北京 藝術家陳琦,1963年生於南京,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館展覽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秘書長。 本次展覽展出陳琦自2015年開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性獨幅版作品創作。陳琦通過浮水印版畫將傳統與當代對接,在中國當代浮水印版畫史上具有標誌性的地位。他志在突破版畫原有的簡單複製特性,通過隨機痕跡與即興靈感來提取版畫、製作材質及... 繼續 -
沉睡的湖—尹齊個展
2018年7月28日 - 9月16日 北京 藝術家尹齊1962年生於北京,198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並留校任教,1989年起旅居法國,1996年畢業於巴黎高等造型藝術研究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巴黎。尹齊的繪畫關注空間和物質、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他的繪畫不對客觀事物進行直接敘述,而有著對自我及周遭事物的覺知,對事物、對自然以及對人的敏感,而彼此相互聯繫生成觀念的覺知。他的繪畫剝落原本的複雜性,試圖直面原始(最初)繪畫的心靈遊曳和純粹的... 繼續 -
疊加與重複—馬樹青 2018 作品展
2018年6月6日 - 7月22日 北京 作為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空間改造升級後的首展,我們隆重推出藝術家馬樹青2018最新作品。從八十年代末留學德國慕尼克美術學院,到2002年回國於北京798藝術區創建工作室,藝術家馬樹青始終執著於抽象繪畫的探索研究。在觀念繪畫與視覺繪畫之間,馬樹青一面思考著關於繪畫的觀念,一面執著於視覺繪畫的呈現方式。在畫面上反復塗抹留下的時間痕跡和色彩與色彩重疊之間帶來了不同的空間觀看經驗,通過可視的繪畫過程向觀者... 繼續 -
計白守黑—楊識宏意識流系列近作展
2017年12月16日 - 2018年3月4日 北京 藝術家楊識宏(b.1947),1968年臺灣藝專(現為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西畫組畢業,70年代末移居美國紐約。楊識宏自1980年代起活躍於紐約藝壇,至今創作不懈,成為繼趙無極、朱德群之後最重要的抽象表現主義華人藝術家之一。1989年獲得美國紐約州州長頒發傑出亞裔藝術家獎,更是首位獲得美國「國家工作室」獎助計畫的華人藝術家。1981年開始撰寫藝術報導和評論文章,闡述西方藝術的發展情況,並發表於紐約《... 繼續 -
沈克龍:氣象
2017年10月14日 - 11月26日 北京 氣象•漆相 閩地尤風物,山水借景觀。 溪水臨淵,松霧衣襟,四時變化,意韻萬千,仿佛氣象乎? 氣象者,生生不息也。 機樞轉悠,意念起處,皆成胎氣,即是清泉出山,又如雲影隨身;前瞻還顧之餘,打出的都是千年之華文妙彩也。此乃物華天擇之下閩地大漆性徵。 此乃大漆之“大”也。 金陵於我,乃故鄉;閩都於我,是福地。居之從藝二十餘載,三擇其地,一曰:臨水”左海&rd... 繼續 -
山出—卞青個展
2017年8月12日 - 9月24日 北京 鮑棟 在卞青的繪畫中,「山水」既是一種精神性的文化原型,也是一種歷史化的繪畫資源,這兩個維度在他的作品彼此交織,互為隱顯。 在精神的層面上,「山水」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一種超越實相的理念,可謂之以「道」或「意境」等傳統哲學、美學概念。在這個意義上,卞青的藝術實踐與古人是相通的,都在訴求著一種超出眼前具體現實與個體主觀感覺的藝術。因此,即使他的作品早已超出傳統繪畫媒介的界限,但依然能讓我們體會到一種... 繼續 -
不分明—杭春暉2017
2017年6月24日 - 8月6日 北京 在杭春暉的創作歷程中,每一個階段都帶有對傳統的實驗與創新的意味,他的創作態度時刻保持著更迭與重塑。此次展覽呈現藝術家2017年最新作品。 《樂府詩選》中有這樣一句:「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不分明」,將塵霧之下的虛幻,表現的淋漓盡致。古人對視覺的感受非常精微,而對於美的想像,往往流連於「似與不似」之間。這種模糊的意向,是一種詩意、更是一種視角。杭春暉的「不分明」是一種非常當代化的創作方法,隱藏... 繼續 -
繪畫的尷尬
2017年4月22日 - 6月18日 北京 亞洲藝術中心與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佈,我們即將於2017年4月22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舉行由康學儒策劃的群展「繪畫的尷尬」,參展藝術家包括賀勳、姜琤、李易紋、劉聰、劉夏、王興傑、王雲沖、余果、于瀛。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6月18日。 這不是一個風格展,也不是一個主題展,這是一個關於繪畫問題的展。無疑,當下繪畫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尷尬。繪畫的有些問題... 繼續 -
應物會影—姜吉安個展
2016年10月16日 - 11月4日 北京 此展為藝術家繼2009年「兩居室 – 繪畫裝置」之後的首次個展,由凱撒世嘉文化傳播與亞洲藝術中心共同合作。 姜吉安的藝術可以概述為在再現中(representation)思辨再現系統本身,把再現的方式作為再現的內容再現出來。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他的藝術實踐不斷延展至今,但在每一個階段都是把「再現」問題舉隅於特定的例子中,在直觀體驗中生成出思辨維度。他的藝術是一種感官內省的、思想自指的藝術... 繼續 -
斜面
2016年6月25日 - 7月31日 北京 斜面-中國青年雕塑的五個美學啟示 文/唐堯 斜面,是一個蘊藉著能量、運動方向和空間的預言。 從中國青年雕塑這個視窗看出去,風景的斜面感挺強的。有點像冬奧會的高山滑雪場。遠離都市的現實霧霾,從高臺上飛行出去的身影,襯在克萊因藍的天空中,具有一種新未來主義的姿態,或後當代藝術的精神氣味。 這個叫做「斜面」的展覽由五個不同角度的斜面構成: 我把它們分別命名為:技術流後工藝美學;非實體快閃材料美學;混沌系... 繼續 -
付帥:陌生的秩序
2016年5月14日 - 6月19日 北京 付帥作為八十年代中後期出生的青年藝術家,在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環境中成長,這一代人通過電子科技來感悟世界。電玩遊戲的虛擬空間給付帥帶來了新的視覺畫面體驗,這種虛幻世界的既視感令他的精神感官如此真實與刺激,並啟發了他在繪畫領域對於空間感官的新思考。付帥善於在畫面中營造帶有「秩序」感的空間,又在不經意之處設下令人產生疑惑的「蛛絲馬跡」。既讓觀者沉迷作品的構圖邏輯又令人感到錯誤的陌生感。這種若近若離的畫面... 繼續 -
粉 · 塵—馬樹青
2016年4月23日 - 6月19日 北京 馬樹青(1956年生於天津)的繪畫行為造就了一個獨立的以色彩和時間構建的二維視覺空間。從八十年代末留學德國開始,馬樹青便執著於抽象繪畫的探索研究。他的繪畫體現了自我和精神性滲透於繪畫過程的真實還原,呈現出純粹極簡的色彩與視覺感官空間。在畫面處理上,馬樹青將長時間繁複的油彩塗抹、豐富的色彩呈現,都隱藏在了「底層」,在表層則保留了單色調、簡明清新的色塊。在藝術家看來,這種藝術手法既保留了繪畫作為視覺藝... 繼續 -
抽象與幾何—蘇藝、唐明偉雙個展
2016年3月12日 - 4月17日 北京 本展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教授趙力策劃,展出兩位藝術家精彩近作。蘇藝將情感飽含於平衡、冷靜的韻律中,唐明偉則讓幾何在規則與限制中肆意舞蹈。「理性」的抽象與幾何,皆是藝術家「感性」的自我釋放。 蘇藝的創作方式是理性地推敲線與面的畫面結構,再將其與色彩結合在一起,在平面空間中尋求純視覺的平衡。這種冷靜的美感使其作品觸及心靈深處的感動,把無序、無機、無意義的色塊,梳理成可辨、可識、可覺,以及具有溫度... 繼續 -
中國色
2015年9月19日 - 11月29日 北京 西方現代性的繪畫開始於印象派的互補色,尤其是塞尚純粹以色彩來造型後,隨後繪畫的冒險主要在顏色上展開,但西方繪畫後來卻走向了黑色與白色的單色繪畫,從而導致了繪畫的危機。中國現代性繪畫開始于黃賓虹晚期與印象派的對話,把黑白水墨引向“墨隱色”與“色隱墨”的渾色,但卻又後繼無人。 現代性藝術乃是讓波德賴爾所言的短暫之物重新煥發出靈暈,如果顏色即是短暫變化的表... 繼續 -
枕流漱石—當代文人藝術展
2015年6月20日 - 8月16日 北京 石蘊玉而山暉 傳統文人藝術是體現文人意識的藝術。文人意識具有人文和反「人文」的雙重特性。文人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可稱為人文藝術——一種體現出追求生命存在價值的藝術。而文人藝術又最重視洞穿文明的繁文縟節、超越既定的成法定式。這雙重特性,決定了文人藝術必然是自我的,非從屬的,具有人文關懷,又超越凡常秩序。 亞洲藝術中心策劃的此次當代文人藝術展,彙集十多位當今頂尖藝術家之新作。他們的... 繼續 -
沈勤&陳琦作品展
2015年4月18日 - 6月7日 北京 一千個沈勤一千個陳琦 錢大經 當今畫壇,只要一有畫者成功(名譽或市場),立即會吸附起一層又一層理論裝飾,運作包裝的塵埃,這種華麗而惰性的霧霾,弄得大家看他們面目不清,總覺得是千人一面。前一時間,曾讀見一本刊物的雙幅首頁,赫然一排當紅藝術家合影。精美版面上,藝術家們無一例外的衣著入時,站姿炫酷。其實圈內熟悉者都清楚,他們實在是大不相同,或張揚、或頹廢、或沉靜、或柔和,各是各的成就,各是各的面貌。還有... 繼續 -
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
2014年11月18日 - 2015年3月15日 北京 策展人 |殷雙喜 特邀評論 |孫振華、唐堯、劉禮賓、何桂彥、黃海鳴 李真作品中的人物,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沉浮,如同歌德的《浮士德》,在神與魔之間糾纏拷問,對人類心性迷失在現代社會的物欲洪流中進行了嚴峻的審視與反思。 ─ 策展人,殷雙喜 熟悉了李真作品的墨黑外表和既重又輕的創作理念之後,觀看李真雕塑同他一起追求精神愉悅,已經變成一種慣性。這次發表的【凡夫】系列,李真轉而勾勒眾生相,是為面對現實之 &l... 繼續 -
截選自—沈昊 2014 個展
2014年9月20日 - 10月19日 北京 當記憶中的事物都褪去色彩,當昔日的景象不復存在,當留存的建築物喪失了原有功能。時間的持續與靈光的衝撞,將達成永恆的短暫記錄!本展為對於這一系列問題的疑問,讓我們在藝術家沈昊的作品中找尋答案。 「為物畫像」是沈昊作品中始終不變的命題,這一命題的初衷是源于沈昊認為「最卑微的事物之中潛藏著最無防備的真實」。現實中的普通事物,抑或斷壁殘垣的廢墟建築,經過他獨具匠心的經營和長時間的錘煉,都能成為他筆下的敘述... 繼續 -
微象亦無形—瞿倩梅新作展
2014年4月26日 - 6月8日 北京 讀瞿倩梅的作品,首先被她作品中所具有的磅礡氣勢所震撼。厚重的高嶺土,幾百斤重的方鋼鐵柱,同時佐以大漆、麻繩、普洱茶湯等自然材料,所有這些構成了她畫面的主體。瞿倩梅在畫面中創造了一種介於繪畫和雕塑之間的第三空間,巨大的畫面和複雜的肌理,以及豐滿的藝術語言,給人以震撼的視覺衝擊力,並賦予作品的主題和內容以鮮明的觸感。本展呈現藝術家近年來的最新創作,聆聽多種材料共同奏響的一曲雄渾厚重的交響樂章。 接受多... 繼續 -
隨心所欲—任戎2013
2013年12月21日 - 2014年3月31日 北京 頭髮飄逸、開口微笑的人形,肢體充滿動感,自由舞動,身體延伸出植物的枝葉根莖,開出花朵……這些奇異的「人-植物」形象,是任戎獨創的混種生物,亦是東西方文化在留德多年的任戎身上混血而生的必然產物。任戎如同煉金術師一般,將生物的元素拆解重構,創造出各種超現實的生物,看似天馬行空,恰又體現了「萬物同源」「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本展呈現藝術家近年來創作的綜合媒材紙藝、雕塑作品,帶... 繼續 -
臻 · 度—張國龍2013
2013年9月21日 - 11月20日 北京 當畢卡索將樂譜、報紙碎片拼貼到畫面中,把混合在一起的沙子、木屑及顏料繪於畫布上從而創造另一番藝術視覺效果時,綜合材料繪畫的大門已向我們打開,這讓人們的關注點從繪畫的觀念、意義擴大至材料的物質性與材料所傳遞的情感,材料的使用成為藝術家抒發情感的管道,一方面構成了畫面整體,有極大的多解性,另一方面拓展了藝術邊界,豐富了藝術語言,使二維的平面繪畫在起伏變化之中具有立體感與視觸感。在張國龍的作品題目中常常... 繼續 -
廢墟之殤—應天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歸來
2013年4月27日 - 5月26日 北京 走出西遞村,應天齊敞開自己的視野,從版畫創作、材料繪畫到大型裝置,他所關懷的由村落與建築本身上升至人文文化,從而創作出更為宏大的題材:世紀遺痕與廢墟之殤。不管是材料繪畫、裝置,還是行為藝術,應天齊向我們展示了一位藝術家對藝術的孜孜以求和對社會責任感。 作為長期關注中國建築及廢墟文化的藝術家,2012年應天齊以《世紀遺痕與未來空間》為主題,受邀於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舉辦個展,由中國著名批評家、策... 繼續 -
光/墨—鄭重賓個展
2012年11月24日 - 2013年2月3日 北京 光 ∕ 墨 「我住在加州,那裡的陽光有種神奇超然的質感……我甚至覺得可以觸摸得到這光。它是灑下來的,連影子也如此。當我說可以感受到這光裡面的物質時,就是這個意思……」 欣賞藝術家鄭重賓作品所帶來的體驗,非筆墨所能形容的,讓人即熟悉又陌生,甚至感到有些與現實對立的矛盾。黑白的色調、半透明感與水墨畫這種傳統媒介有關的美學,魅力永存;暗淡和光亮的顏... 繼續 -
微觀浩室—沈昊個展
2012年10月13日 - 2013年2月3日 北京 微觀浩室 隨著亞洲藝術中心於2012年八月舉辦的以「龍」為主題的當代青年五人展─「畫龍點睛(“Finishing Touch” – Five Contemporary Young Artists Exhibition) 」之後,清新的展覽風格與藝術家極具創意的繪畫表現,獲得許多藝術愛好者的關注與支持。十月,亞洲藝術中心(北京)正式推出代理藝術家沈昊的首度個展─「... 繼續 -
涉事 · 沉吟—沈克龍大漆作品展
2012年9月22日 - 11月18日 北京 涉事且沉吟 大漆,是上天的饋贈,它閃耀著可以穿越歷史的光輝,從河姆渡向我們走來。大漆,深沉、含蓄,它的生命並非因為凝固於某一器物而停止,你對大漆的訴求,隨著時空的轉變,它都會滿足你。大漆,從七千年前一路薪火相傳到今天,仍不乏繼承之人,承載之物,沈克龍(B.1964)和他的作品就是其中的傳承者。亞洲藝術中心與沈克龍的相識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是一種緣分,在此秋意悄然之際,亞洲藝術中心(北京)將呈現《涉... 繼續 -
這些年—孫遜個展
2012年3月17日 - 5月13日 北京 本展展出他近20幅「這些年」從2000年至今的畫作。孫遜從附中到大學到碩士博士到任教,都和中央美術學院脫不了干係,從青春年少到而立到不惑,始終是一個「學院」中人。在個人生活和為人師表之外,畫畫曾經在一段時間裡,對於孫遜而言,似乎成為了一個習慣。然而,偏偏就在沒有確切起始的「這些年」裡,畫畫不再是一個習慣,而成為了讓他喜歡上獨處,自發地去閱讀和思考更多的一個方式。的確,在「這些年」裡,你將能夠體會到... 繼續 -
存在的痕跡—楊識宏北京作品展
2011年9月24日 - 10月23日 北京 旅居紐約的華人當代藝術家楊識宏(b.1947),1968年臺灣藝專(現為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西畫組畢業。70年代移居美國紐約,1989年獲得美國紐約州州長頒發傑出亞裔藝術家獎,更是首位獲得美國「國家工作室」獎助計畫的中國藝術家。數十年來專研於抽象繪畫領域,此後一直活躍於世界各地重要城市的美術館和藝術機構,為華人抽象畫界的領軍人物。 在40餘年創作生涯中,楊識宏經歷多次創作風格的轉變:從學生時代對自... 繼續 -
真與幻—毛栗子2011最新創作展
2011年4月9日 - 6月5日 北京 毛栗子,1950生於中國陜西,「星星畫會」的重要發起人之一,在參加了第一二屆星星美展與星星十年展而在國際藝壇上曝光並受到高度肯定。1989年以來,毛栗子陸續在巴黎、紐約、芝加哥、日本等國際世界重要城市舉辦展覽,1991年獲法國巴黎國際美術展第一名、1998年更受邀參加紐約古根漢博物館舉辦的具有轟動效應的【中華文明5000年展】巡迴展,此展對中國藝術的傳承進行了充分而全面的梳理。當時參展的皆為中國知... 繼續 -
新東方精神II:承啟—2010北京群展
2010年9月18日 - 11月14日 北京 學術主持 彭鋒、熊宜敬、殷雙喜 藝術家 莊喆、李錫奇、尚揚、王懷慶、楊識宏、蘇笑柏、毛栗子、葉永青、夏小萬、譚平、李真、張方白、李磊 歷史的進程總會有些必然的現象,而其之於美術的範疇便為美術史,有別於其他知識學科,美術史更代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展現。在上個世紀,人類經過了幾次轟轟烈烈地全球化交流,一鍋東西文化的大熔爐已經逐漸開始加溫,而如今甚至已達沸騰,使我們不得不從前輩藝術家們的手中接下這個炙... 繼續 -
在虛無縹緲間—潘信華2010北京個展
2010年6月19日 - 7月18日 北京 21世紀的台灣當代藝術,持續走向多元紛呈的發展趨向,在其觀念思維影響之下,藝術家潘信華帶領傳統水墨畫突破了新局;一位熱愛中國文化的藝術家,2010年首次於古意飄揚的北京舉辦其個展,更顯其特殊之意義。展覽主題為【在虛無縹渺間】,雖然展出作品多為藝術家近年最新作品,而以充滿古意及自創手工畫紙聞名的潘信華,依舊堅持著這份精神,用每一幅畫來營造古代與現代之間似有若無的時空距離感。於筆法上,此次採用更能表達... 繼續 -
李真2008新作首展 : 神魄
2008年10月18日 - 2009年2月21日 北京 《神魄》為李真2008年最新作品,繼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虛空中的能量》及中國美術館《尋找精神的空間》大規模個展後,首次發表全新大型雕塑裝置及平面作品。如果說,李真在過去的創作中表達的是高度完美的和諧,那麼,這次的作品則是呈現自然和人為的各種災難和衰敗,以及全球性的生態災難。《神魄》系列經過十年的醞釀,李真有感於近年來世界的不安定,天災人禍頻繁,於是創作理念以「靈識窮體,人禍天險」為出發點,探討「... 繼續 -
陳文令 2008 個展 : 物神
2008年9月13日 - 10月5日 北京 在中國當代新生代雕塑家中極具代表性的陳文令,總是不斷讓人吃驚於他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如同一潑冰水,他總是讓我們外表熱鬧繁華的生活打一個又一個的冷顫。從早期代表作《紅色記憶》中羞澀地笑著的,帶著泥土芬芳的少年,到《幸福生活》人與動物的互喻中對價值的追問,再到《英勇奮鬥》中對消費暴力的「豬」像展現,再到近期的《中國風景》中溶化了的形形色色,他毫不留情地一步步瓦解我們自欺欺人的富庶,逼迫我們向靈魂的深處層... 繼續 -
沉積—新東方精神
2008年8月2日 - 8月31日 北京 藝術家 蔡國強、陳界仁、朱德群、莊喆、侯俊明、黃鋼、郭振昌、朱銘、李真、李山、郎靜山、呂勝中、潘公凱、邱世華、王懷慶、徐冰、葉永青、楊英風、趙無極、展望(按姓氏首字母順序排列) 亞洲藝術中心【沉積–新東方精神】(Accumulations—The Spirit of the East)主題展覽於8月2日至8月31日展出,此次展覽是2008年度亞洲藝術中心最重要的展覽,也將是... 繼續 -
天行健:中國當代藝術前沿展
2007年12月15日 - 2008年1月13日 北京 策展人 |方振寧 藝術家 |蒼鑫 、陳慶慶、 陳文令、 崔岫聞 、方力鈞 、俸正傑、 洪磊 、侯俊明、 華慶 、黃銘哲、 黃岩、 季大純 、李真、 李路明 、劉野、 劉力國、 馬剛 、繆曉春、 祁志龍、 沈少民、 史金淞 、王功新 、王明賢、 武明中、 夏小萬、 邢丹文、 徐一暉、 楊千、 尹朝陽、 于凡、 展望、 張念、 趙能智、 鄭連傑、 鐘飆 本次群展「天行健–中國當代前沿藝術展... 繼續 -
中國當代雕塑十人展
2007年8月27日 - 9月4日 北京 藝術家 |隋建國、展望、李真、向京、劉建華、李繼開、陳文令、史金淞、劉力國、于凡 2007年4月7日下午3點,由著名策展人朱其策劃,亞洲藝術中心精心籌備的《Top10系列展II-中國當代雕塑十人展-媒介與傳統的當代道路》準時在觀音堂亞洲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吸引了眾多媒體,藝術機構,以及藝術家,在校學生前來參觀。參展藝術家隋建國,展望,於凡,陳文令,劉力國,史金淞也親自出席了本次展覽酒會,並同亞洲藝術...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