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展覽
-
疏離之境—尹朝輝、尹朝宇作品展
2018年12月15日 - 2019年2月3日 北京 本次展覽由方志淩擔任策劃,較為全面地呈現二位藝術家于近年來關於繪畫的思考與創作實踐。 從尹朝輝近來完成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藝術探索又有了較為明顯的新變化。這種變化首先表現在一種更接近中國傳統韻味的線條。陰柔修長的線條一直是尹朝輝標誌性的視覺形式,但從根本上說,他此前的線條是一種有著嚴謹的「形體」變化的「西式」線條,而他近期的線條卻一步一步從「形體」中解放出來,在向平面化、裝飾化、以及注重線條自身韻... 繼續 -
齊物—杭春暉個展
2018年12月8日 - 2019年1月27日 台北 杭春暉與亞洲藝術中心長期合作下,其作品曾在眾多美術館、藝博會展出,此次首度在台北舉行個展,由麥書菲博士 (Dr. Sophie McIntyre) 策劃,展出杭春暉最新作品20件,並由策展人麥書菲、藝術家杭春暉和姚瑞中舉行講座─「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 策展人麥書菲博士於2013年自澳洲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學院,亦為獨立策展人;藝術家杭春暉於... 繼續 -
越界—胡為一個展
2018年11月6日 - 2019年1月6日 上海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佈我們於2018年11月6日舉行胡為一個展「越界」。這是胡為一繼2015年同名個展後,在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的第二次個展。胡為一的藝術實踐結合多種媒介,包括攝影、影像、裝置、雕塑和聲音。延續了作品「我靜靜地等待光從身體穿過」,新展 「越界」將傷害、光、制約等元素串聯,而帶來的非常態緊迫感,在不同媒介的交織呼應下,開啟了一個奇幻卻暗含冷厲的交替場域... 繼續 -
古往今來—李真個展
2018年11月3日 - 2019年1月27日 學術主持 |徐天進 主辦單位 |震旦博物館 協辦單位 |亞洲藝術中心 地點 |震旦博物館(上海市浦東新區富城路99號) 震旦博物館攜手藝術家李真,與亞洲藝術中心合作舉辦「古往今來 – 李真個展」,這是李真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個展,也是第一次嘗試與古代佛教造像對話,回溯李真一路以來,從早期傳統佛像到最新雕塑作品的創作歷程,開啟一項跨越時空的展覽。 佛教造像隨佛教由古印度傳入中國,早期受印度犍... 繼續 -
隱蔽的物
2018年9月22日 - 12月2日 北京 本次展覽由馬樹青、沈克龍、姜吉安、杭春暉四位藝術家連袂展出,展覽力圖呈現東西方對於「物性」之於繪畫語境中的個案研究,探討「物」作為繪畫(藝術)的審美屬性以及作為其對藝術本質理解的思索。「物」的問題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海德格爾認為世間有三種物:純然之物(自然物)、器具(根據人的使用和需要製造出來的東西)和作品(藝術品)。物性即物的本質。而在古老的東方哲學家莊子的理解中, 是指物的自... 繼續 -
荔枝姑娘—毛晨雨個展
2018年9月8日 - 10月26日 上海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佈我們於2018年9月8日舉行毛晨雨個展「荔枝姑娘」。這是毛晨雨自2003年開始的「稻電影」項目,首次以個展形式展出新的電影計畫和線索。藝術家置入多重表現方式,在物件、文獻、裝置、影像與討論行動的相互交織中,使展覽成為一個虛實不斷碰撞的多重敘事實驗場景,展覽將持續至10月28日。 毛晨雨是一位電影作者,其自2003年開始至今的持續項目「稻電影... 繼續 -
印痕與複數—陳琦個展
2018年8月25日 - 9月16日 北京 藝術家陳琦,1963年生於南京,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館展覽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版畫院秘書長。 本次展覽展出陳琦自2015年開始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性獨幅版作品創作。陳琦通過浮水印版畫將傳統與當代對接,在中國當代浮水印版畫史上具有標誌性的地位。他志在突破版畫原有的簡單複製特性,通過隨機痕跡與即興靈感來提取版畫、製作材質及... 繼續 -
見山還是山—馬白水個展
2018年8月25日 - 9月30日 台北 亞洲藝術中心早在1992、1997年舉辦馬白水個展兩回,本次是繼90年代的展覽以來,再一次的精采呈獻,精選馬白水1965至1997年的21組件作品,於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展出。 馬白水,當代彩墨與水彩巨擘之一。他一生中投身師大教職27年,緣起於1947年辭去國立吉林長白師範學院教席後遊歷中國各地寫生,1948年旅途中的一站便是台灣,於是渡海前來。他於1949年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復廳」舉辦個展,... 繼續 -
沉睡的湖—尹齊個展
2018年7月28日 - 9月16日 北京 藝術家尹齊1962年生於北京,198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並留校任教,1989年起旅居法國,1996年畢業於巴黎高等造型藝術研究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巴黎。尹齊的繪畫關注空間和物質、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他的繪畫不對客觀事物進行直接敘述,而有著對自我及周遭事物的覺知,對事物、對自然以及對人的敏感,而彼此相互聯繫生成觀念的覺知。他的繪畫剝落原本的複雜性,試圖直面原始(最初)繪畫的心靈遊曳和純粹的... 繼續 -
圖像 · 時間 · 界線—Condo 上海
2018年7月7日 - 8月26日 上海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佈,我們於2018年7月7日參與首屆Condo 上海項目,與墨西哥畫廊joségarcía ,mx聯合策劃展覽「圖像·時間·界線」。 參與展出的三位藝術家José León Cerrillo(joségarcía ,mx)、Nina... 繼續 -
疊加與重複—馬樹青 2018 作品展
2018年6月6日 - 7月22日 北京 作為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空間改造升級後的首展,我們隆重推出藝術家馬樹青2018最新作品。從八十年代末留學德國慕尼克美術學院,到2002年回國於北京798藝術區創建工作室,藝術家馬樹青始終執著於抽象繪畫的探索研究。在觀念繪畫與視覺繪畫之間,馬樹青一面思考著關於繪畫的觀念,一面執著於視覺繪畫的呈現方式。在畫面上反復塗抹留下的時間痕跡和色彩與色彩重疊之間帶來了不同的空間觀看經驗,通過可視的繪畫過程向觀者... 繼續 -
第二司儀—賀勛個展
2018年5月19日 - 7月1日 上海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佈,我們於2018年5月19日舉辦賀勳個展「第二司儀」,這是賀勳在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的第二次個展。此次展覽將展出藝術家最新「並列創作」繪畫系列。並在展場中融入現場裝置、聲音等元素,在視覺、聽覺、多維度的感觀體驗下,將觀者引入一個神秘、充滿儀式感的對話空間。而進入場域的外來者成為了這場儀式的「窺視者」參與其中。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7月1日。 延... 繼續 -
木蘭溪/渡—陳彧凡、陳彧君
2018年4月28日 - 6月3日 台北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的宣布,我們於2018年4月28 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舉行藝術家陳彧凡、陳彧君的個展 「木蘭溪/渡」。這是陳彧凡、陳彧君自2008年開始發展的生涯重要創作「木蘭溪」項目在台灣的首次呈現。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6月3日。 陳彧凡、陳彧君兄弟來自於福建莆田,木蘭溪是一條流經其家鄉的河流,貫穿莆田順流入台灣海峽,它是一條自然流經的地理河流,也是一條... 繼續 -
理想的人—陳熹個展
2018年3月24日 - 5月13日 上海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布,我們將在 3 月 23 日開啟陳熹個展「理想的人」,這是藝術家於亞洲當代藝術空間舉行的第二次個展。此展延伸以往的創作邏輯,以及他對於繪畫理論、幾何規則與空間構造的關注,陳熹慣於將個人經驗與情感隱藏其創作架構中,藉由虛構的故事和有趣的敘述格式透露他對周圍世界的觀察與反思。展覽將持續至 5 月 13 日。 「理想的人」將呈現藝術家近兩年的動畫... 繼續 -
朱為白回顧展—破空為白
2018年3月10日 - 4月15日 台北 本展於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一館、台北二館,同時展出朱為白1965年至2017年的40件作品。 朱為白,1929年生於南京,原名武順,1949年隨軍來台。軍人出身的他喜愛繪畫,1953年在報紙上看到廖繼春「雲和畫室」廣告後投入他門下習畫,當時「每個月中尉薪水66塊錢,我繳個學費50塊錢,我只有16塊錢」,回憶65年前,朱為白說。朱為白服役的部隊正好設於景美國小校內,受李元佳邀請,1955年加入東方畫會在... 繼續 -
計白守黑—楊識宏意識流系列近作展
2017年12月16日 - 2018年3月4日 北京 藝術家楊識宏(b.1947),1968年臺灣藝專(現為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西畫組畢業,70年代末移居美國紐約。楊識宏自1980年代起活躍於紐約藝壇,至今創作不懈,成為繼趙無極、朱德群之後最重要的抽象表現主義華人藝術家之一。1989年獲得美國紐約州州長頒發傑出亞裔藝術家獎,更是首位獲得美國「國家工作室」獎助計畫的華人藝術家。1981年開始撰寫藝術報導和評論文章,闡述西方藝術的發展情況,並發表於紐約《...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