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與陳琦兩位藝術家都生於六朝古都「南京」。金陵的煙水和閱經滄桑的土地孕育了沈勤和陳琦抒發歷史和人文幽情的文人氣質。兩人相交四十餘年,在藝術道路上惺惺相惜。沈勤精于水墨,陳琦尤擅浮水印木刻,依託不同的媒介,他們二人沉浸在各自的藝術領域裡研習探索,並自成體系。沈勤的繪畫空寂澄明、清靜無為、簡約中蘊含一種江南文化的內在性,同時營造了空靈出世的詩性空間;陳琦的浮水印木刻形式語言單純而豐富,寧靜而富於激情,藝術品格純正,具有豐沛的文化內涵。
「片石山房——沈勤 • 陳琦作品展」是繼2015年「沈勤、陳琦作品展」(北京),2016年「沈勤、陳琦:零度」(臺北)之後,二人再度攜手于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的雙個展。展出兩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近三十件。其中《片石山房》為沈勤迄今為止創作的最大尺幅水墨畫作;而陳琦近期的水墨作品將在此次展覽中首次集中展示。此次展覽緣起兩位藝術家于2020年5月遊歷揚州園林「片石山房」的感懷之作。「片石山房」為一處始建於明代的古典園林建築,園中的疊石相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之手,可謂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獨峰聳翠、秀映清池的疊山呈現出章法非凡的氣度,有感於此,兩位藝術家當即相約以「片石山房」為題進行創作,同時舉辦展覽以此致敬石濤。
本次展覽由亞洲藝術中心特別邀請國際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PLAT ASIA總裁鄭東賢先生為展覽空間設計。鄭東賢作為傑出的在華韓國建築設計師,曾多次獲得國內外建築大獎。他持續實踐當代東方建築,傳承東方自然觀、建築觀、文化觀。依據亞洲藝術中心的展廳構造,以曲折、延展的空間結構呈現二位元藝術家的「對話」,在兩個矩形的空間中搭建的黑色圓形場域,營造出浸入式的整體氛圍。曲折延展、明暗交錯的觀看路徑,高低錯落的空間佈局,恍若置身園林,帶給觀者全新的審美體驗與思考空間。
沈勤是「85美術新潮」時期水墨革新派的代表。園林、山水是貫穿沈勤不同創作階段的重要母題。一枝高潔的蓮荷,一泓清透的池水,于山水園林間,流露出沈勤獨有的精神氣質。本次展覽展出多件沈勤近期創作的青綠山水《片石山房》、《青綠園林》等,有別于傳統的「式筆青綠」、「意筆青綠」程式化的表現方法,沈勤的青綠山水沒有被浮華的形式遮蔽,而是從內心出發,表達自我的生命狀態。朦朧深淺的墨色與簡約的線條虛實相應,形成對比,營造出富有詩意的水墨空間。同時得益於設計方面的經歷,其作品亦如黑白電影劇照般,渲染光影的變化,富有靜謐空靈的意境,引人深思。
從明式傢俱、古琴,到荷花夢蝶,再到水、時間簡譜,及至當下的動植物、園林,在陳琦的作品中總存在著具體物象中的超現實觀念。雖題材各異,但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微妙的變數、縝密的錯版,於不同的維度間試圖捕捉和演繹「時間」與「生命」的痕跡。無論是浮水印木刻、水墨還是數位藝術,陳琦的創作皆游刃於其間。本次展覽尚屬首次集中展示多件陳琦最新的水墨繪畫創作,如《何園》、《月鏡新磨》、《如夢令》等。其中以「片石山房」命名的巨幅水墨畫為最。環顧于展廳弧形展牆間的巨作,清代大畫家石濤的疊石孤本,似已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回蕩在現實時空。《無限極》、《玲瓏塔》、《何來》、《菱角山》等浮水印木刻作品營造了更加鮮活的園林意趣。陳琦作為中國浮水印木刻的代表人物,一方面探索、推動浮水印木刻在當今社會發展、變革,另一方面投身於美術教育事業,在高等院校美術教學方法和理論上矢志不渝。
沈勤與陳琦在各自的藝術領域內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雖然風格迥異,然而他們又不約而同的探索著傳統文化與當代語境的關係。這與亞洲藝術中心所宣導的「東方美學」理念相契合,即立足于傳統,融合東西方美學精髓的當代性轉換。沈勤一直將「回到宋代的山水畫裡」作為藝術最高理想,通過水墨建構一個接近宋畫的隱逸世界。陳琦則將浮水印木刻的當代轉換作為使命,以水墨、數位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創造出新的視覺圖像,使其在當下重獲生機。他們二人各自的堅持和思索在「片石山房」中予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