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偉邦 KOON Wai Bong 香港,臺灣, 1974
有一天,書者來到一個街口,看見一枚路牌寫著「歹勢」,頓時把他嚇了一跳。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台語的人,畫者能認出每個字,卻不明白其含義,還以為「歹」字暗示著搶劫或命案,豈知它其實是「不好意思」或「對不起」的意思。後來書者比較台語與粵語,譬如「唔該」。誠然,「唔該」與「歹勢」同樣一詞多意,其中之一是「不好意思」,如「唔該借歪」,意為「抱歉,借過」。在展覽中,畫者嘗試將台、粵語演變成一對對聯,既衍生出一種趣味,也反映出畫者在語言上的困厄。此作中,「歹勢」皆為第七調去聲,屬「仄」;「唔該」則是陰平,屬「平」(「唔」字語調平直,可作「平」)。平平・仄仄,合乎平仄之韻律,將之成為對聯饒有趣味。再加上以生活體驗為對聯內容,打破了對聯只會風花說月的格律,讓人望之生趣,畫者覺得頗有玩味。
內文:
上聯:歹勢(台語:對不起);下聯:唔該(粵語:唔好意思) 。
有一天,書者來到一個街口,看見一枚路牌寫著「歹勢」,頓時把他嚇了一跳。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台語的人,畫者能認出每個字,卻不明白其含義,還以為「歹」字暗示著搶劫或命案,豈知它其實是「不好意思」或「對不起」的意思。後來書者比較台語與粵語,譬如「唔該」。誠然,「唔該」與「歹勢」同樣一詞多意,其中之一是「不好意思」,如「唔該借歪」,意為「抱歉,借過」。在展覽中,畫者嘗試將台、粵語演變成一對對聯,既衍生出一種趣味,也反映出畫者在語言上的困厄。此作中,「歹勢」皆為第七調去聲,屬「仄」;「唔該」則是陰平,屬「平」(「唔」字語調平直,可作「平」)。平平・仄仄,合乎平仄之韻律,將之成為對聯饒有趣味。再加上以生活體驗為對聯內容,打破了對聯只會風花說月的格律,讓人望之生趣,畫者覺得頗有玩味。
內文:
上聯:歹勢(台語:對不起);下聯:唔該(粵語:唔好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