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偉邦 KOON Wai Bong 香港,臺灣, 1974
心跡無垠, 2025
水墨設色紙本
65.7 x 28 公分
此作中「實驗性」的墨色層次表達人生的不如意,猶如孩童面對逆境時打翻盛滿墨水的碟子,墨汁隨意灑落桌面。因此,中宮那黯黑沉鬱的部分幾乎佔據整個畫面,藉此表達內心對現實的不滿。2019年香港的社會事件及隨後全球疫情爆發,對二戰後出生的城市人而言是極大困擾。我們未曾經歷戰爭或重大天災,卻突然面對社會動盪,人心惶惶,缺乏發洩渠道,唯有寄情書畫。此作中極其黝黑之墨融合了潑墨、破墨與積墨法,使「墨色」不僅是視覺上的色塊,更成為「實體」的色塊—觀者甚至能看到紙面上凸起的墨塊,達到將墨色「物質化」(materialised)的效果。這是通過在紙面上反覆堆疊厚墨,讓它自然涼乾或「印」乾而成。因此,某些部分的墨塊呈現「壓」痕,或偶爾出現如同被撕破表面剛乾透的墨層痕跡。這不僅是潑墨與「五色」理論的變奏,更是墨法「實驗性」的具體呈現;而那些宛如剛癒合的傷口被再次撕裂的墨痕,直接體現了內心鬱悶的情緒狀態。
此作中「實驗性」的墨色層次表達人生的不如意,猶如孩童面對逆境時打翻盛滿墨水的碟子,墨汁隨意灑落桌面。因此,中宮那黯黑沉鬱的部分幾乎佔據整個畫面,藉此表達內心對現實的不滿。2019年香港的社會事件及隨後全球疫情爆發,對二戰後出生的城市人而言是極大困擾。我們未曾經歷戰爭或重大天災,卻突然面對社會動盪,人心惶惶,缺乏發洩渠道,唯有寄情書畫。此作中極其黝黑之墨融合了潑墨、破墨與積墨法,使「墨色」不僅是視覺上的色塊,更成為「實體」的色塊—觀者甚至能看到紙面上凸起的墨塊,達到將墨色「物質化」(materialised)的效果。這是通過在紙面上反覆堆疊厚墨,讓它自然涼乾或「印」乾而成。因此,某些部分的墨塊呈現「壓」痕,或偶爾出現如同被撕破表面剛乾透的墨層痕跡。這不僅是潑墨與「五色」理論的變奏,更是墨法「實驗性」的具體呈現;而那些宛如剛癒合的傷口被再次撕裂的墨痕,直接體現了內心鬱悶的情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