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偉邦 KOON Wai Bong 香港,臺灣, 1974
隱匿青青, 2025
設色鳥の子箋板
75.4 × 45 公分,雙屏
(每屏 37.7 × 45 公分)
(每屏 37.7 × 45 公分)
是作記錄了萬頃竹林中每片竹葉的瞬間狀態,過程彷彿在數算著過去的日子。然而,落筆之細緻與圖像之清晰,反而讓畫者感到陌生與距離。過去已埋藏於記憶中,而那些記憶在時間洗禮下漸漸褪色,甚至消失。
畫中的景致雖以草綠繪於華麗的金箋之上,但作品呈現出鬱郁之感。在花青與草綠的層層渲染下,畫者希望林景能散發引人沉思的氛圍。這些作品不約而同採用兩屏或多屏配置,呈現的不僅是自然景觀的描繪,也不只是靜謐心境的投射,更是畫者過往林景山水創作的具體表現,彷彿昔日生活的深刻象徵與情感寄託。在這些作品中,畫者刻意以平衡均稱的筆觸輕輕橫掃畫面,看似不帶情感,卻使整個竹景染上一種若隱若現、飄渺難辨的氛圍,如同影像隨時間流逝在記憶中逐漸消散、變得模糊不清。完成後,畫者又以水筆有意擦去部分已完成的竹林描繪,使圖像不甚完整;這抹除的意圖與猶豫之間相互拉扯,讓圖像處於清晰與消逝之間的狀態。這樣的表現,不只是技術手法或視覺效果,更是畫者面對過去經歷與身分轉變的心理寫照。特別是移居台灣後,畫者對香港的記憶—或說那些在歷史中出現過的片段—並非單純的懷念,而是一種否定與抹煞,是對過往經驗的距離感和解構。
構圖上,畫面被分割成上下兩個空間,以多屏形式反映當今圖像無所不在的時代現象—無論是網路圖像或智能手機拍攝的照片,框架都成為圖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多屏繪畫結構正是對這現象的詮釋。
是作記錄了萬頃竹林中每片竹葉的瞬間狀態,過程彷彿在數算著過去的日子。然而,落筆之細緻與圖像之清晰,反而讓畫者感到陌生與距離。過去已埋藏於記憶中,而那些記憶在時間洗禮下漸漸褪色,甚至消失。
畫中的景致雖以草綠繪於華麗的金箋之上,但作品呈現出鬱郁之感。在花青與草綠的層層渲染下,畫者希望林景能散發引人沉思的氛圍。這些作品不約而同採用兩屏或多屏配置,呈現的不僅是自然景觀的描繪,也不只是靜謐心境的投射,更是畫者過往林景山水創作的具體表現,彷彿昔日生活的深刻象徵與情感寄託。在這些作品中,畫者刻意以平衡均稱的筆觸輕輕橫掃畫面,看似不帶情感,卻使整個竹景染上一種若隱若現、飄渺難辨的氛圍,如同影像隨時間流逝在記憶中逐漸消散、變得模糊不清。完成後,畫者又以水筆有意擦去部分已完成的竹林描繪,使圖像不甚完整;這抹除的意圖與猶豫之間相互拉扯,讓圖像處於清晰與消逝之間的狀態。這樣的表現,不只是技術手法或視覺效果,更是畫者面對過去經歷與身分轉變的心理寫照。特別是移居台灣後,畫者對香港的記憶—或說那些在歷史中出現過的片段—並非單純的懷念,而是一種否定與抹煞,是對過往經驗的距離感和解構。
構圖上,畫面被分割成上下兩個空間,以多屏形式反映當今圖像無所不在的時代現象—無論是網路圖像或智能手機拍攝的照片,框架都成為圖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多屏繪畫結構正是對這現象的詮釋。
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