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布將於2025年7月19日至10月12日舉辦“淡之境:在顯現與隱逸之間”,本次展覽由姚小菲擔任策展人,呈現梁紹基、王紹強、陳淑霞、杭春暉四位藝術家的作品。
“淡”,在中國美學傳統中,是一種富於張力蘊含深意的審美取向。它不以顯赫奪目為美,而於無聲無痕中孕育持久的生機與韻致。老子言:“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無形而廣,無味而厚,不飾不執,故能涵容萬象、任運流轉。莊子將“淡”置於本體與德行之軸:“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超越對立,圓融自足。主體若以虛靜之心觀照萬物,便能於無求中感通自然。“淡”因此不僅關乎趣味,更開啟一種通達的存在方式。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朱利安通過“Fadeur”將“淡”引入法語語境,使“無味”成為容納多重可能的審美空場。正是在這種“無特質”的狀態中,差異共存,萬象匯聚。“淡”所開啟的,便是這一不設限的感知空間——色彩之輕,姿態之遠,引領觀者擺脫功利欲望,趨於內在澄凈。藝術之“淡”,寓於若即若離、緩緩生成的微妙感知中,於靜觀之間展開存在的深層律動。
本次展覽共展出四位藝術家的作品。梁紹基以蠶絲為媒,將生命節律嵌入蠶絲編織之中,在柔弱界面中顯現緘默生成的張力。王紹強則在網格與色塊的反復覆蓋中,借宣紙的脆弱與滲透性,削解幾何秩序的剛性;微差與偶然浮現於其間,使觀看經驗轉化為對“淡”之美的辯證體察。陳淑霞在繪畫中模糊色彩與肌理的邊界,以純粹感性引導觀者進入一種未顯的感知之境,在物象未成之際展現“淡”的沈靜與棲居。杭春暉以物的褶皺與折疊製造感知的遲滯,讓“淡”在顯現與遮蔽之間展開張力,悄然指向形與意的浮動邊界。
淡不是缺失,它以一種懸置的姿態,引領我們進入一個緩慢顯形、復數共存的感知維度,在不喧不爭中,照見潛藏於存在深處的詩性秩序。
姚小菲
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