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5年3月15日至6月8日舉辦「瑤台浮世:大氣神遊之現相篇——李真墨黑雕塑2020-2023」,本次展覽是繼2019年「青煙——李真新作展」之後,時隔六年再度於北京舉辦個展。展出藝術家李真近期發表的「大氣神遊之現相篇」作品近二十件。

 

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一首詩《古朗月行》,其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李白以「白玉盤」與「瑤台鏡」為喻,賦予璧月一種超乎尋常的神秘色彩,它代表了詩人對美好、純淨與理想世界的無限嚮往與追尋。千百年後,雕塑家李真,通過其富有創造力的「大氣神遊」系列作品,呈現一個遠離塵世的仙境,表達了對理想境界與內心追求的探索。儘管時代、形式和媒介迥異,但李真的雕塑作品卻在某種程度上與李白的詩意形成了跨越時空的共鳴。李真所創作的形象,折射出對理想與現實、生命與未來的深邃思考。

藝術家李真以其獨特的創作路徑與面貌,將東方哲學思想與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語言熔於一爐,儒釋道文化在李真的雕塑中相映生輝,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這種融合並非形式上的堆砌,而是李真對於傳統的一種「當代化」的表達,其雕塑創作脈絡猶如龐大的根系,縱深廣袤。從九十年代初「空靈之美」到「虛空中的能量」,再到新千年伊始「大氣神遊」,以及隨後的「不生不滅」「天燧」,直至2010年之後的「凡夫」「青煙」等系列作品,李真的藝術創作不僅在形式、語言、媒材上呈現多樣性,更以深遠的視角探討人性、自然與哲學的精神內涵。

李真作品在特定語境空間中展現出獨特的視覺變幻,這種變幻體現了藝術家對雕塑結構的精準把握,以及更加注重內在的「氣」「勢」「韻」。他的藝術蘊含著孩童般的趣味與純真。「大氣神遊」系列作品以簡約而富有張力的造型、單純而堅實的材質詮釋東方禪學文化,創造出一種簡練質樸、舉重若輕的墨黑雕塑語言。人物形象彷彿在虛空中自由漂浮,塑造出渾圓厚重的身軀,線條柔和而富有力量感。

「瑤台」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神秘意象,代表了超凡脫俗的境界。在李真的墨黑雕塑中,瑤台不只是一個抽象的形態,更是對理想世界的追尋和對超越塵世的渴望,但理想與現實並非對立的兩極,而是相互交織,形成一種微妙的張力。這種張力恰是李真藝術語言的核心,也是將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相結合的原因所在。由此,「大氣神遊之現相篇」應運而生。

近年來李真的創作表現出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模糊界限的深刻洞察。「大氣神遊之現相篇」系列作品,呈現出一種奇異的平衡感——人與自然,人與神、獸的和諧與矛盾共生。這種共生體現在外部形式上的統一,以及雕塑內部的生命力的釋放,如《十足.乘勝》、《御守》、《其中有物》、《吒風》等,這些形態看似簡單,卻充滿了複雜人性的象徵意義。「現相篇即是一種優雅中的矛盾,我也深陷其中……」李真如是說。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一種微妙的轉換:一方面是超越塵世的「瑤台」,象徵著理想、純淨和超越;另一方面是回歸現實的「浮世」,代表著複雜、多變和不完美,表現出兩者之間的互動和張力,揭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複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