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佈,我們即將於2016年3月12日舉行賀勛在滬的首次個展「農業迷幻」,這也是在A+ Contemporary上海空間舉辦的第一場藝術家個展。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耕文明中,文學(民間歌謠)與宗教(祭祀禮俗),累積出了深厚的文化,在此當中,藝術家以創作行為傳達著如迷如幻的感知和無法被實體化的抽象情感。賀勛在這次展覽中,將生澀簡樸的農業文明結合情感豐沛的圖像符號後,調和出一種既土氣又洋氣的混合物,這正是藝術家自我追尋的歷程,也是一次關於人、宗教、土地與詞語的迷幻演出,展覽將持續至5月1號。
賀勛的創作來自于對樸素科技的嗜好,以及對神巫體系的著迷。人類文明不斷前進,邁向無垠的未來,但切勿遺忘我們擁有長遠的歷史。在高速發展的資訊、媒體時代,科技與未來感成為現代人追尋的目標,而他鍾愛低的科技。他在儀式感和行為中發覺神秘的因果關係所創造出的時間的美感和陌生平等的詩意。這次展覽作品中,如《秋天中間一面開裂的鏡子》與《水在水的中央》兩件裝置作品均來自藝術家過去寫下的詩句,而後曾試圖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卻依然無法完整地傳達。經過多年以後,卻以路邊撿拾的現成物,最終完成了他和它的巧合、符合、契合。賀勛的作品乍看之下充滿了違背常理的悖論,實則標示著人與物之間的因緣,象徵著深切的充足和圓滿。
藝術是一種思維邏輯的表現,詩歌與繪畫只是形式的載體,以不同語法呈現,身兼詩人與畫家的賀勛游走於兩者之間,將詩歌中對偶與押韻的形式美感挪用於繪畫。在數以萬計的詞彙中,篩選出符合內心節奏的完美修辭,完整殘缺的詩歌,是詩人追求全然與整體的癖好,在繪畫中賀勛也巧妙地運用這種詞語的巧合與對應,塑造出詩人畫家特殊的修辭和風格。
作品中獨特的視覺符號闡述著屬於賀勛的波普理想(平等及理解自身情感),沒有具體的宣言或申明,以現代大眾圖像、田園景觀展現庶民文化。在藝術家的觀念裡,農業、商業與工業有著平等的文化與歷史。中國在高速都市化之下,城鄉結合部成為城市與農村分界的奇妙產物,被稱為「都市中的村莊」,隨著城鎮週邊擴大,原本的分界也開始模糊不清,居民背景橫跨下層白領、農民工人、小企業主與自由業者,其中當代藝術家成為一種跨階級的身份。身為城市中的農村青年,賀勛以這種階級趣味作為自我區隔,他刻意透過所在地的產業製作,來凸顯粗糙的手工感受,將後工業城市與農村邊緣過渡地帶的特殊氛圍,以及混沌的聚落特色呈現於這次「農業迷幻」個展當中。
關於藝術家
賀勛,1984年生於江西,2006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個展包括「蜂巢-生成第一回:空包袱」(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3)。群展包括「冬紀」(千高原藝術空間,成都,2016),「十二張畫」(那特畫廊,成都,2015),「秩序或混亂」(都靈Paratissima博覽會,義大利,2015),「繪畫發生中的觀念與語言」(正觀美術館,北京,2015),「上交會」(激烈空間,北京,2015),「正在發生-表演藝術在當代社會」(空當代藝術機構,北京,2015)、「圖像的重構」(卡塞雷斯博物館,義大利,2015)、「藝術發現」(藝術財經空間,北京,2015)、「新娘甚至被光棍們剝光了衣裳」(北平畫廊,北京,2015)、「驚奇的房間」(黑橋藝術區,北京,2015)、「風向東-博鼇亞洲藝術匯」(博鼇亞洲風情廣場,海南,2015)、「牽星過洋-中非海上絲路歷史文化展」(坦桑尼亞國家博物館,沙蘭港,2014)、「BBCT(一)」(媽媽拉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4)、「第一屆雅昌· 保利新勢力提名展」(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北京,2014)、「狂歡-黑橋藝術家群落展」(三瀦畫廊,北京,2012)、「笨鳥先飛吧·當代藝術展」(中國美術學院展覽館,杭州,2005)等。即將展覽包括「Utopia & Beyond」 (Castello Di Rivara當代美術館,都靈,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