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清澈 · 湛靜有光——2024董小蕙『老院子』與『靜物』系列個展」於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1月19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舉辦。本次展覽為董小蕙繼 2017年臺北歷史博物館主廳《老院子·韶光·年華》後的首次個人展覽,也是繼 2013年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乘物·遊心》之後於北京舉辦的首次個人展覽。
展出作品時間跨度自2006 年迄今,呈現畫家最具代表性的「老院子」與「靜物」作品系列,涵蓋「黑桌」、「白桌」、「寫生」、「抽象」,以及「水彩」等各系列風格,共20餘件作品,不但融合了古典與現代的表現元素,也豎立了一種嶄新形式的新靜物風格。
「靜物畫一直是我喜愛的主題,雖然它常被視為一種尋常而無創意的畫類。我由靜觀而提筆描繪,由描繪而有了作品;所以,靜物畫可以說是我靜觀的副產物。觀照靜物,同時也觀照自我,觀照一種存在——靜物的存在、桌子的存在、背景的存在、觀者與客體的對應存在。它們是獨立的,也是關係的。東方的靜物畫,『靜』者是人;畫完一件靜物,等於獨處一段靜觀,心底得到極大的寧靜。」
——董小蕙2010仲春於臺北
董小蕙早年專注於西方印象派畫風研究,90年代初曾多次赴歐洲遊歷創作,靜物畫和風景寫生都成為她創作核心的恒久主題。畫風由注重光影變化與亮麗色彩的印象派風格,逐漸轉向到內含東方靜觀美學的獨特畫風形式。董小蕙在老院子生活中,始終描繪著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以及屋宇一隅的景觀日常,自然流露的心境形成畫家本人的繪畫語言,呈現出一種平靜而觸動人心的力量。畫家執著於自家庭院居所的題材,將平凡的主題轉化為一種詩性的空間,並在反復提煉中賦予了高遠的文化意涵,靜物畫也成為畫家心靈意境之所在。
西方繪畫的畫風理念可說是奠基了董小蕙對於外在物象形式的風格掌握,而道家思惟的美感意境則形成了董小蕙創作的主要精神內涵。她赴歐洲遊歷創作之前,曾潛心於老莊思想的美學意義研究,並寫成《莊子思想的美學意義》專書,此一經曆形成了她未來創作的核心主軸,也是她能夠消化印象派風格,並在創作中實踐自我的關鍵。由此,董小蕙的繪畫始終保持著靜謐單純的自然生機,而庭院中各自生長的植物花草,則隔絕了現代世界的塵囂,予人安身立命的心靈療愈,也是中國道家隱逸文化的現代詮釋。
「老院子」風格系列之產生,系緣於畫家對昔日歲月靜好的生活情感,由於時代變遷與城市更新,老院子最終只能存在於心靈的印記中。因此,藝術家意圖將記憶中的美好意象,極盡所能地保存下來。1995年夏天,藝術家放棄了以往外出寫生,以及遠赴海外取經的創作經驗,而第一次以自身居所為主題,畫下了午後院子的大樹和陽光。自此畫家在心境與創作風格上都產生了極大的改變,她逐漸脫離西方印象派表現外在光影色彩的視覺意象,而轉向於東方道家靜觀思維的美感意境。這些風格上的轉變,都存在於畫家此後二十餘年間,老院子各風格系列的表現中,也建構了畫家龐大的繪畫風格體系。
「老院子」風格系列一方面是畫家個人心靈嚮往的情感記憶,另一方面又是一頁時代印記的文化記錄。此外,畫家在中西融合的意境上也達到了不可小覷的高度,原因是她由消化西方印象派開始,而逐漸轉進於中國美感意境之呈現,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融合,並非牽強附會的拼湊;而畫面中平面性的造型特質,以及隨性滴流的自動技法,又銜接了西方現代藝術風格的影響。就此而言,畫家於中西融合的表現上,可謂達到了無縫接軌的效果。
本次展出的數件靜物作品,最能識別畫家具有代表性的風格特色,平面性的造型背反了立體感的透視畫法,但仍具有三度空間感的視覺意象;而大塊桌面與花卉器物的對比,強化了畫面的表現張力,也遠離印象派的描寫風格,這意味著畫家在創作上的思考和成長。
靜物系列以桌面構成畫面主體,應用大筆刷出木紋的肌理質感,技法簡潔有力並具寫實性。黑桌沈靜古典,白桌明快浪漫,花卉、杯盤、書本等器物的描繪,都具有氣韻生動的真實感,相互配置均衡而和諧。背景則以西方抽象技法的偶然效果,營造出光影明暗遞變的簡化空間,也是道家虛靜意境的流露,呈現了清新、典雅、單純以及簡樸的特殊風格。
展出的四件水彩畫充分掌握瞬間視覺意象的水彩特性,也融入了中國水墨畫的用筆趣味,《麗日杜鵑》與《靜日薔薇》二作明快妍麗,而二件老院子《廊前欲雨》及《晨間花圃》則濃郁沈靜,都賦予畫面清新生動的氛圍感受,體現著「靜觀」的主題意涵。
2010年的《老院-扶疏》以全景寫生的概念,畫出老院子真實原始的樣貌,植物自然生長,分佈略帶野趣,描繪用筆有如國畫的筆法,而非印象派的筆觸,顯現寧靜而樸拙的家居氛圍。
2014年的《河濱散記-微風I-II》,是畫家在河濱散步所記錄的實景意象,畫家以半抽象的風格表現微風、光影,以及搖曳的風姿,呈現生機盎然的韻致,也具有一種清新淡逸的氣質。
此次展覽有大小二套聯屏組件,是畫家自創之畫面組構形式,源於中國書畫常見之對聯,以及書畫聯屏之啟發,形成對稱之美感視覺形式。2021年《老院子-快樂花圃I -II》組件可視為系《老院-扶疏》全景寫生之局部提煉,省略簡化的植物造型,趨向於抽象性的表現效果。院落中隨興生長的花木,自然有致而帶有拙趣,表現出生命蓬勃的快樂氛圍。
2023 年的《老院子- 金色年華》則是這次展覽中尺幅最大的(聯屏)作品。製作大畫對畫家而言是最艱難的挑戰,大尺幅畫作並不是將小畫放大即可,主要是結構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創作能力與氣魄格局,不是落於大而無當的空洞,就是局部填塞的瑣碎,因此畫大畫至難,藝界歷來能繪製大畫者屈指可數,遑論女性畫家。董小蕙的繪畫創作一方面具有女性藝術家的抒情細緻,另一方面具有很強的畫面力度,且擅於製作尺幅碩大的畫作,是藝壇少見的特例。
作品《老院子- 金色年華》以對稱式的雙拼結構,取法中式月見門的造型,隱喻著中國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畫出院落中各種花木生長的盎然生意,呈現了自然間的韻律和諧,並帶出一種音樂感的連續呼應效果。這種家居生活中的寧靜院落景象,伴隨著四季變化的自然運行,雖然外界時移世變,但老院子中的平淡天真,使歲月靜好的生活意象成為永恆,也意味著人生最值得珍惜的金色年華。
董小蕙數十年來藝術創作不變初心,始終致力於自性心靈的生活感受,這使她自外於當代藝術風潮的激情表現,不但保持了單純抒情的美感意境,也貼近了中國文化的底蘊內涵。畫家筆下的花草植物似乎已經超脫於時空,成為一個時代記憶的文化載體。具象與抽象、平面與立體、現代與古典,以及東西方美學差異的本質,這一切看似矛盾對立的因素卻形成毫無扞格的融合,為董小蕙的作品建構了一種極其特殊的藝術風格。藝術家從未刻意融合中西繪畫, 她筆下所創造的一切都來源於自身對生活的體悟、感知與思考。
畫家遠赴歐洲研習印象派繪畫、返回家鄉後經歷人世變遷、目睹舊時事物的消逝,所有生命瞬間的各種情感此刻都彙集在老院子這一意象中。老院子彷佛是藝術家創造的一個存於世外的庇護之所,超越了符號層面的意義而成為靜觀的自我本身,從而構建出一種純粹與詩性的意境,也是畫家心之嚮往的生命原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