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展展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全新水墨創作、2003至今所拍攝的三部電影、「靈山」旅途中攝影、書籍與相關評論、國際展覽現場照及畫冊。
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集小說家、劇作家、畫家、攝影師、電影及戲劇導演之身分於一身。2000年獲得百年來第一次頒給華人作家的諾貝爾文學獎,華人世界為之喧騰。
2015年,高行健巡迴歐洲舉辦數場大型展覽:年初比利時伊克塞爾美術館與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同時舉辦「高行健回顧展」,比利時皇家美術館並永久典藏《潛意識》系列作品六件,年底則於西班牙kubo-kutxa Fundazioa個展。1997年起亞洲藝術中心就開始經營高行健繪畫,18年來,有感於高行健在文學盛名之外,更有包含繪畫在內等各種形式、且為數可觀的創作面向皆深受藝術界肯定;因此,我們藉由「呼喚文藝復興」展覽探討高行健的「繪畫要如何與其他藝術形式發生關係」。本展呈現的多元的創作形式同時指向他的哲學思維與他亟欲「回到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這正是此次展覽最核心的題旨。
本展以他2016年繪畫新作為主軸,並播映電影《側影與影子》、《洪荒之後》、《美的葬禮》,高行健目前的三部電影僅在故宮及英國、新加坡等國際大型高行健活動公開播映。我們亦蒐羅國內少見的文獻公開展出:歷年國際展覽大型畫冊以呈現高行健美術館回顧展的規模;並有高行健1980年代在中國時期出版的文學理論、戲劇集等,這些著作在今天看來似乎只是一家之主張,但在當時的中國則是不見容於當道的「前衛」思想;另外,比較不為人知的一套書《高行健戲劇六種》是台大教授胡耀恆於1995年委由帝教出版社發行,目前已絕版,也是本次展出的重要文獻之一;聯經、聯合文學、明報在台港出版的高行健重要著作與相關評論,也在文獻之列。此外,1980年代高行健獨自行腳中國西南山區後,除了寫成《靈山》一書,旅途中以底片拍攝上萬張照片,此次也精選展出。這些作品在表現高行健的蓬勃創造力之餘,也從不同角度進入他個人的文化觀察、語言邏輯,以至於個人的哲學觀點。
展名沿用自西班牙kubo-kutxa Fundazioa個展「呼喚文藝復興」,而事實上,這個受到一再沿用的展名來自於聯經2014年出版的《自由與文學》書中高行健所撰〈呼喚文藝復興〉一文。面對全球化以致於凡事以市場為導向的時代,他質問:「超越政治和市場不謀求功利的文學藝術,在現今這時代是否可能?」他自答:「這樣的文藝首先得出於作家藝術家自身的感受,全然來自個人獨立不移的思考,不吐不快。」圖像、文字,都是創作語言,互為表裡,如同兩條不同的路徑指向一套哲學理念,早在1980年代高行健的創作即透露一種擺脫意識型態、回歸人文的思想,時至今日人文關懷的核心價值已經點點滴滴地削弱,因此人人需要呼喚文藝復興!
展覽地點與開幕酒會:
【墨 趣】
2016. 6. 8 2:00pm|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二館|台北市樂群二路93號
*展出高行健2016年水墨畫布新作
【全景視域】
2016. 6. 8 5:00pm|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一館|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77號
*展出高行健攝影、電影、文學、文獻、水墨紙本作品
講座一 呼喚文藝復興
2016.6.8(三) 2:30pm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二館|台北市樂群二路93號
主講人:
高行健(藝術家)
胡耀恆(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系教授)
陳志誠(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
講座二 出神入「畫/話」:高行健的電影詩學
2016.6.25(六) 4:00pm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一館|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77號
主講人:
徐明瀚 (國家電影中心《Fa電影欣賞》執行主編)
孫松榮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
高行健電影放映場次
展期間每週六 6/11, 6/18, 7/2, 7/9放映,本放映場次時間安排6/25講座當天不適用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一館|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77號
10:30-12:00 側影與影子
14:30-15:00 洪荒之後
15:30-17:30 美的葬禮
關於藝術家
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0年生於江西,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語學院法語系,1987年至法國定居。高行健不僅是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戲劇與電影導演,也是著名的畫家。高行健在現代主義美學和當代人類的實存狀況中思考,他的繪畫結合中國水墨意境與西方抽象,在似與不似之間。2003年法國馬賽市舉辦他的大型藝術創作活動並訂名為「高行健年」,個展包括2008年德國卡爾斯魯厄ZKM博物館,2009年法國愛爾斯坦烏爾特博物館舉辦之高行健與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拉斯雙人展,2015年比利時「伊克塞爾美術館」與「皇家美術館」同時大規模展出高行健創作,皇家美術館並設立永久陳列廳展出高行健六件巨幅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