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將於2024年10月19日舉辦「生長的理性——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 2024年度展」。本次展覽由張新英擔任策展人,展出十位藝術家陳茂山、何辰昊、黃思炎、盧麗媚、劉曉鑫、王玲、魏泉、武藝、王怡寧、朱珂橙共計八十餘件水印木刻作品。
中國是版畫的發明國,傳統版畫藝術有絢爛璀璨的歷史。在世界版畫圖譜上,形成了以銅版、石版、油印木刻為主的西方版畫語言樣式和以中國木版水印為代表的東方版畫語言樣式兩大板塊。從某種角度上說,水印木刻絕非是單純的技術版種,而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外化。水印木刻對在國際版畫界中展現中國版畫的藝術形象、傳播中國的文化價值觀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年我一直致力於水印木刻的推廣與傳播工作,我把它當作自己教學和創作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我知道這是一項漫長而又艱辛的工作,水印木刻創作及人才培養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且進程緩慢,很難快速取得實質性成果。
2019年始,我每年歲末創作一件以“瑞雪迎新”為題材的水印木刻作品進行義賣,所得款項用於“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 的展覽和出版,希望以自己綿薄之力鼓勵年輕藝術家投身於浮水印木刻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從而推動中國水印版畫藝術事業的發展。
2021年6月,首屆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年度展開展,段少鋒作為首屆策展人,以“第四代·圖像與媒介”為題,將目光聚焦於藝術學院青年教師這一群體,提出並討論“第四代水印木刻藝術家”,將他們置身於歷史和文脈發展的線索中,在呈現第四代的同時,追溯了第四代之前的當代水印木刻教育發展史,展望未來水印教育和創作的可能性。
2023年10月,第三屆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年度展策展人王正一,將目光重新聚焦於水印木刻的藝術本體,以“流動的本源”為主題探討水印木刻本體演進問題,進一步討論從“本體自覺”通向“文化自覺”的路徑。
目前,已有四十位青年藝術家受邀參加了該學術專案,展出二百四十餘件作品。2024年 5月《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特展》受邀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開展,意味著該專案計畫逐漸得到學界的認可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感謝支持“中國水印木刻青年計畫”的藝術家朋友和藝術機構,感謝中央美術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亞洲藝術中心的鼎力支持。讓我們攜手共進,為中國水印木刻藝術繁榮貢獻一己之力。
前言
張新英
時代發展和進步的腳步從未停歇,人類的視野和理論觀念也在這發展中不斷生長並永恆變化著。當代水印木刻作者在知識結構上學貫中西,在文化修養上遍閱古今,其創作背後的理論支撐也呈現著雜糅的複合態勢。本次展覽謹以“十竹齋”、“佛洛依德”、“郭熙”、“海德格爾”這幾個在當代水印木刻創作中影響深遠的文化或理論形態作為樣本,對當下青年浮水印木刻創作的多維狀態進行隱喻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