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榮幸地宣布,即將於 2016 年 9 月 4 日在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舉行香港藝術家黃榮法在台灣的首次個展「短劃;喧笑;水塘」。黃榮法把他對時間觀念的探索延展至微觀及宏觀兩個相互纏繞的方向,將個人對時間的感知及微敍事穿梭於歷史中不同社會變遷的語境中。這次展覽以三件獨立卻帶關聯的事件審視、嘗試尋求主權的時間性。在展期中,A+ Contemporary亞洲當代藝術空間也將主辦黃榮法、高俊宏(藝術家)與呂岱如(獨立策展人、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總監)的對談,講座將於9月23日下午3點於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進行。
「短劃;喧笑;水塘」展覽分為三部分—繪畫、錄像加上數位輸出,以及聲音裝置,相互連結的同時呈現出藝術家因應題材而產生的縝密敘述。展出的十一幅繪畫,每幅作品皆畫有一條微彎的鮮明黑線,自空白的畫布突出。線條是分界,往往越了線,就破壞了什麼,畫線的動作本身更是一種公開的表示且極具佔有性,而當線段被外力強制地彎曲,即成為一股干擾現實的隱形力量。短劃的目的通常是將抽象的認知轉化成具體的共識,在藝術家畫線的行為之中,線段一再被複製,便失去在政治意義裡的獨特性,並以一種細膩的形象呈現,黃榮法的作品即自原先的政治語境裡獨立。
另一部分的暗室展廳中,觀者被不知從何而來的喧笑聲環繞,只能注視著前方微微點亮的所在,在那裡靜靜地懸掛著一面刻著密密麻麻英文字的紀念牌。錄像作品「用不著一千年或一百年,只要多等五年」,藝術家拍攝空洞無人的會議室,影像中窗外明媚的風景取代了談判情景,淡化了逝去時空裡的激烈情緒,對照著虛幻飄渺的共識。錄像作品在樓梯間呈現,象徵議題正在進行式。另外三張黑白的數位輸出,以衛星鳥瞰的視角呈現看似平靜的水面,卻又與不明來歷的平面圖交疊,唯一的連結可能只是「大潭」這個稱呼。藝術家提供的線索仿佛永遠無法讓觀者知悉隱含其中的本質。
黃榮法身為一位年輕的藝術家,以敏銳的觀察力,提出對於當下社會的反思,並深刻地理解歷史與現況之間的關聯性。在他過去的展覽中,亦曾經以劃界為主題並以多種形式表現,例如透過氣味或是自主性消耗時間的行為等,這次他選擇以不同的媒材呈現對於議題的觀察,不變的是他仍以靜與簡的語彙代替複雜的敘述。在這次的展覽中,三件事件被置於顯微鏡下清晰地觀察,為失焦的語境帶來新的觀點。在寧靜當中,「短劃;喧笑;水塘」兀自展演出黃榮法的經驗深度與自身之於社會現狀的迫切。
關於藝術家
黃榮法 1984 年生於香港,現生活及工作於香港。個展包括:「一寸光陰一寸金」(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術探新單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2018) (即將展出)、「此刻的涼薄只存在於主觀與客觀的一念之間」(溫哥華亞洲當代藝術國際中心,溫哥華,2016)、「短劃;喧笑;水塘」(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策劃,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二館,台北,2016)、「KIGOJA 標準時間(KST)」(KIGOJA,首爾,2016)、「無題─高速公路」(勞斯萊斯陳列室,香港,2015)、「鐵柱成針」(Tintype Gallery,倫敦,2013)、「一小時」(2P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香港,2011)。群展包括:「疆域—地緣的拓撲」(OCAT 研究中心,北京,2018)、「疆域—地緣的拓撲」(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上海館,上海,2017)、「走私:一個越境的生命經濟學」(關渡美術館,台北,2017)、「線之時空」(六廠基金會,香港,2017)、「時間測試:國際錄影藝術研究觀摩展」(中央美術學院,北京,2016)、「Seoul Babel」(首爾美術館,首爾,2016)、「如果只有城籍而沒有國籍」Para Site 藝術空間,香港,2015)、「Essential Matters」(Borusan Contemporary,伊斯坦堡,2015)、「第 8 屆深圳雕塑雙年展」(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深圳館,深圳,2014)、「第二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藝聚空間單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2014)、「18th Videobrasil」(SESC Pompeia,聖保羅,2013)、「Move On Asia – Video Art in Asia 2002 to 2012」(ZKM 媒體美術館,卡爾斯魯厄,德國,2013)、「No Soul For Sale」(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2010)。 黃榮法亦同時為 Artform.com, Artforum 藝術論壇, Art Review Asia 撰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