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展览
-
平淡清澈 · 湛静有光—2024董小蕙老院子与静物系列个展
2024年11月16日 - 2025年1月19日 北京 “平淡清澈 · 湛静有光——2024董小蕙‘老院子’与‘静物’系列个展”于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1月19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举办。本次展览为董小蕙继 2017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主厅《老院子·韶光·年华》后的首次个人展览,也是继 2013年亚洲艺术中... 继续 -
Michelle Blade: Grace Electric
2024年11月16日 - 2025年1月19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代理的洛杉矶艺术家米歇尔.布雷德(Michelle Blade),将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举办首次中国个展‘Grace Electric’,展览将于 2024 年 11 月 16 日 至 2025 年 1 月 19 日举行,展出布雷德于 2024 年创作的 14 幅画作。这些作品以静物画和风景画的形式,探索了她作为一位母亲、画家和漫游者眼中‘一年间的... 继续 -
生长的理性—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4年度展
2024年10月19日 - 11月10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4年10月19日举办“生长的理性——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4年度展”。本次展览由张新英担任策展人,展出十位艺术家陈茂山、何辰昊、黄思炎、卢丽媚、刘晓鑫、王玲、魏泉、武艺、王怡宁、朱珂橙共计八十余件水印木刻作品。 我为什么要发起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陈琦 中国是版画... 继续 -
人间太极:朱铭
2024年6月29日 - 10月13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4年6月29至9月1日在北京空间举办“人间太极:朱铭 ”。本次展览是继2010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朱铭人间系列雕塑展”暌违十四年后于北京举办的首次个人展览,呈现艺术家朱铭《人间系列-芭蕾》《太极系列》《太极系列-太极拱门》总计二十余件。 朱铭 (1938-2023) ,中国台湾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艺术家。他的... 继续 -
秦淮河里舀了—碗水 · 沈勤
2024年3月23日 - 6月9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荣幸地宣布将于2024年3月23日至6月9日举办“秦淮河里舀了一碗水 · 沈勤”。艺术家沈勤近些年在苏州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相继举办个展,本次展览是继2021年后再度于亚洲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由林书传担任策展人,呈现艺术家近年新作二十余件。 谈沈勤本应该绕开山山水水,却很难绕开秦淮这条河。为什么要绕开山水,因... 继续 -
寂静处寂静—吴笛笛个展
2023年11月25日 - 2024年2月4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11月25日举办“寂静处寂静——吴笛笛个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吴笛笛首次于亚洲艺术中心举办展览,也是继2019年香港个展、2020年广州个展后三年来的首次个展。展览呈现艺术家吴笛笛“竹”、“藤”、“青苔石”、“梦境”、&... 继续 -
褶襉山—杭春晖个展
2023年11月25日 - 2024年2月4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11月25日举办“褶裥山——杭春晖个展”。本次展览是艺术家杭春晖继2020年广东美术馆“本之末——杭春晖的艺术实践”之后的首次个展。展览呈现杭春晖最新系列作品“褶裥山”。在杭春晖的创作中水墨一直是他善用的媒材,其特有的属性呈现出与西方绘画材料不... 继续 -
流动的本源—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3年度展
2023年10月28日 - 11月19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10月28日举办“流动的本源——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3年度展”。本次展览由王正一担任策展人,展出十位艺术家曹欧、丁科、董亚媛、李文翔、李莹、邵蓓艳、尚友录、张冠一、张茜、周志奋共计五十余件水印木刻作品。 我为什么要发起 “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陈琦 中国是版画... 继续 -
On the Voyage
2023年9月9日 - 10月15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9月9日至10月15日在北京空间举办展览“On the Voyage”,本次展览汇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以色列五个国家共十一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从“科技批判”、“感官生活”、“记忆回旋”、“模糊梦境”四个维度呈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 继续 -
陈文骥 · 马树青
2023年7月1日 - 9月3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7月1日至9月3日举办展览“陈文骥·马树青”。陈文骥(b.1954)生于上海,他的绘画有着特殊、鲜明的视觉感观,以高度的冷静和质朴的表达呈现一种极简、纯粹的构图与色彩。陈文骥的绘画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抽象的疏离。在铝塑板、画布、纸张上营造一种渐变的三维、立体的独特空间。陈文骥对于绘画的思考具有一种理性的严谨与隐蔽的秩序。马树青... 继续 -
2023 陈琦 · 巨川
2023年4月8日 - 6月4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4月8日至6月4至举办“2023 陈琦 · 巨川”。“陈琦是我国水印木刻的杰出代表,是著述迭出的学者型画家,其代表作既标高了水印木刻的水平,也刷新了水印木刻的面貌。他的艺术创作是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物性精研与精神营构,先锋意识与深度追求的综合体现。近年,陈琦从学科建设及发展的高度对水印木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 继续 -
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
2022年10月22日 - 12月11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于2022年10月22日至12月11日举办“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静水流深”意寓表面不动声色,胸中却有万千丘壑与人生智慧,以此为展览主题,是基于亚洲艺术中心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当代语境下探讨中国文脉的艺术家,以及东方美学精神的探寻,以静水流深的艺术情怀持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展览邀请... 继续 -
弥散的边界—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2年度展
2022年9月24日 - 10月9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9月24日举办“弥散的边界——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2年度展”。本次展览由冯石、段少锋担任策展人,展出十位艺术家邓海苗、丁卉、符幸寒、侯炜国、韩宁X沐版社、瞿作纯、陶亚清、王海迪、王岩、王霄共计五十余件水印木刻作品。 。 弥散的边界——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midd... 继续 -
心象—陈淑霞作品展
2022年6月24日 - 8月21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6月24日至8月21日举办“心象——陈淑霞作品展”。本次展览为2022年画廊周北京主单元展,也是继2020年亚洲艺术中心(北京)“好牌——陈淑霞作品展”、2021年湖北美术馆“@武汉· 2021 陈淑霞”之后举办的又一次重... 继续 -
静音—陈焰 · 郭健濂作品展
2021年11月6日 - 2022年1月30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1月30日举办“静音—陈焰 · 郭健濂作品展”。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陈焰银盐胶片刻画、灯箱装置,纸本作品,郭健濂布面油画等近四十件作品,呈现两位艺术家最新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静音”是幽然之声,如《管子·内业》所言“修心静音,道乃可得。&rd... 继续 -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2021年7月24日 - 9月12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 2021年 7月 24日至 9月 12日举办 “二即一:王绍强个展”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展出艺术家王绍强作品三十余件。从科学、史学、美学三个维度,系统呈现艺术家的水墨实验探索与实践。 王绍强 1970年生于广东,同时兼具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多重身份。这些跨界多元的身份,激发了他对与自己情... 继续 -
第四代:图像与媒介—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 2021年度展
2021年6月26日 - 7月18日 北京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和数代版画家们的共同努力,现代水印木刻已成为中国版画的标识性代表,不仅体现在水印木刻的工具、媒材的独特性,更体现在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基因与深厚底蕴。在国际版画界中展现中国版画的艺术形象,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水印木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下,当下全球版画语境中,中国能贡献什么样的版画艺术?提供什么样的视觉文化形象?表达什么样的哲学观念?不仅取决于中国版画... 继续 -
片石山房—沈勤 · 陈琦作品展
2021年4月24日 - 6月20日 北京 沈勤与陈琦两位艺术家都生于六朝古都“南京”。金陵的烟水和阅经沧桑的土地孕育了沈勤和陈琦抒发历史和人文幽情的文人气质。两人相交四十余年,在艺术道路上惺惺相惜。沈勤精于水墨,陈琦尤擅水印木刻,依托不同的媒介,他们二人沉浸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研习探索,并自成体系。沈勤的绘画空寂澄明、清静无为、简约中蕴含一种江南文化的内在性,同时营造了空灵出世的诗性空间;陈琦的水印木刻形式语言单纯而... 继续 -
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
2020年12月26日 - 2021年3月7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0年12月26日举办“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并将于2021年1月16日下午三点开幕。此次展览是继2019年上海龙美术馆“境象主义——桑火尧作品展”、2018年新加坡当代美术馆“桑火尧——境象主义作品展”、2017年中国... 继续 -
天空之后—王劼音水墨新作展
2020年11月6日 - 12月20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0年11月6日举办“天空之后 – 王劼音水墨新作展”,于下午三点开幕。本次展览邀请夏可君担任策展人。作为40年代出生于上海的老一辈艺术家,王劼音的艺术创作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脉络。他游刃于版画、油画、水墨等多种绘画形式语言之间。同时又以朴素的精神、书写性的绘画实验、为中国水墨绘画注入了更新的力量,并将古老的视觉经验重新塑造于新... 继续 -
好牌—陈淑霞作品展
2020年8月15日 - 10月11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0年8月15日至10月11日举办“好牌——陈淑霞作品展”,本次展览展现了陈淑霞不同时期的创作状态,以此勾勒出艺术家的心历路径。从九十年代的“原色”出发,到“虚实两境”、再到“山水间”,及至近期的“此在”、“边际&... 继续 -
青烟—李真新作展
2019年12月14日 - 2020年4月5日 北京 艺术家李真在当代艺术界享有盛誉。他的雕塑解决了诸多矛盾统一的因素,其作品不受西方雕塑既有造型语言的束缚,而是在创作上尝试寻找和构建东方雕塑的话语权。“青烟”系列作品屏弃艺术符号的复杂性,赋予固态化的(雕塑)烟云,御驾万千,表现东方哲思的能量与灵气。而最新青烟系列绘画作品,用缜密的水墨线条催生一种自我原生语言,幻化为山石、文字,意象无穷,使作品有着自然生成的形态,既独特又光怪... 继续 -
风林火山—源自东方的抽象
2019年10月19日 - 12月1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将于2019年10月19日举办展览“风林火山——源自东方的抽象”,此次展览是亚洲艺术中心“新东方精神”概念系列的最新成果。展览汇集多位出生于中国大陆,而战后迁至台湾,并影响台湾现代艺术史发展的重要艺术家,包括“五月画会”创始成员李芳枝及重要成员陈庭诗、杨英风、冯钟睿、庄喆、韩湘宁;&ldqu... 继续 -
不确定的修饰—杭春晖个展
2019年6月20日 - 10月6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于2019年7月20日举办“不确定的修饰——杭春晖个展”。从2015年“绘事物语”,到2017年“不分明”;从2018年“齐物”,再到“不确定的修饰”,艺术家杭春晖不断地在探讨、履新自我的绘画主题。在他的创作历程中,每个阶段都带有对传... 继续 -
李玉双同名个展
2019年5月16日 - 2020年7月5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0年5月16日至7月5日举办“李玉双同名个展”,呈现艺术家李玉双先生最新作品以及早期代表作。本次展览由方志凌策划,全面梳理李玉双先生从艺迄今六十余年的艺术探索成果,展出涵盖油画、水彩、水墨、素描、手稿等形式在内数十余件作品。作为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一辈艺术家,李玉双先生是美术界鲜有的坚持以自然为题材、坚持在自然中创作的艺术家。他将写生视为生活的一... 继续 -
生逢其时—小林敬生&陈琦作品展
2019年4月27日 - 6月30日 北京 小林敬生,1944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自1997年起担任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教授,现为日本版画协会理事。陈琦,1963年生于中国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本次展览不仅是日本艺术家小林敬生在中国境内的首次集中规模展出,也是艺术家陈琦在即将参展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之前的一次系统梳理。... 继续 -
神游:管伟邦个展
2019年3月29日 - 4月14日 北京 艺术家管伟邦以“神游”作为其创作思考的核心,串联“山林之游”、“时空之游”和“逍遥之游”为线索,阐释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作为香港艺术家管伟邦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个展,本展览展出最新创作的水墨作品二十余件。 “神游”,意谓“神游象外”,即透过艺术创作瞬间将观者从现... 继续 -
疏离之境—尹朝辉、尹朝宇作品展
2018年12月15日 - 2019年2月3日 北京 本次展览由方志凌担任策划,较为全面地呈现二位艺术家于近年来关于绘画的思考与创作实践。 从尹朝辉近来完成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探索又有了较为明显的新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一种更接近中国传统韵味的线条。阴柔修长的线条一直是尹朝辉标志性的视觉形式,但从根本上说,他此前的线条是一种有着严谨的“形体”变化的“西式”线条,而他近期的线条却一步一步从&ldqu... 继续 -
隐蔽的物
2018年9月22日 - 12月2日 北京 本次展览由马树青、沈克龙、姜吉安、杭春晖四位艺术家联袂展出,展览力图呈现东西方对于“物性”之于绘画语境中的个案研究,探讨“物”作为绘画(艺术)的审美属性以及作为其对艺术本质理解的思索。“物”的问题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海德格尔认为世间有三种物:纯然之物(自然物)、器具(根据人的使用和需要制造出来的东西)和作品(... 继续 -
印痕与复数—陈琦个展
2018年8月25日 - 9月16日 北京 艺术家陈琦,1963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 本次展览将展出陈琦自2015年开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性独幅版作品创作。陈琦通过水印版画将传统与当代对接,在中国当代水印版画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地位。他志在突破版画原有的简单复制特性,通过随机痕迹与即兴灵感来提取版画、制作材质及过... 继续 -
沉睡的湖—尹齐个展
2018年7月28日 - 9月16日 北京 艺术家尹齐1962年生于北京,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起旅居法国,1996年毕业于巴黎高等造型艺术研究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巴黎。尹齐的绘画关注空间和物质、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他的绘画不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叙述,而有着对自我及周遭事物的觉知,对事物、对自然以及对人的敏感,而彼此相互联系生成观念的觉知。他的绘画剥落原本的复杂性,试图直面原始(最初)绘画的心灵游曳和纯粹的... 继续 -
叠加与重复—马树青2018作品展
2018年6月6日 - 7月22日 北京 作为亚洲艺术中心(北京)空间改造升级后的首展,我们隆重推出艺术家马树青2018最新作品。从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慕尼克美术学院,到2002年回国于北京798艺术区创建工作室,艺术家马树青始终执着于抽象绘画的探索研究。在观念绘画与视觉绘画之间,马树青一面思考着关于绘画的观念,一面执着于视觉绘画的呈现方式。在画面上反复涂抹留下的时间痕迹和色彩与色彩重叠之间带来了不同的空间观看经验,通过可视的绘画过程向观者... 继续 -
计白守黑—杨识宏意识流系列近作展
2017年12月16日 - 2018年3月4日 北京 艺术家杨识宏(b.1947),1968年台湾艺专(现为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科西画组毕业,70年代末移居美国纽约。杨识宏自1980年代起活跃于纽约艺坛,至今创作不懈,成为继赵无极、朱德群之后最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华人艺术家之一。1989年获得美国纽约州州长颁发杰出亚裔艺术家奖,更是首位获得美国“国家工作室”奖助计划的华人艺术家。1981年开始撰写艺术报道和评论文章,阐述西方艺术的... 继续 -
沈克龙:气象
2017年10月14日 - 11月26日 北京 气象•漆相 闽地尤风物,山水借景观。 溪水临渊,松雾衣襟,四时变化,意韵万千,仿佛气象乎? 气象者,生生不息也。 机枢转悠,意念起处,皆成胎气,即是清泉出山,又如云影随身;前瞻还顾之余,打出的都是千年之华文妙彩也。此乃物华天择之下闽地大漆性征。 此乃大漆之“大”也。 金陵于我,乃故乡;闽都于我,是福地。居之从艺二十余载,三择其地,一曰:临水”左海&rd... 继续 -
山出—卞青個展
2017年8月12日 - 9月24日 北京 鲍栋 在卞青的绘画中,“山水”既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原型,也是一种历史化的绘画资源,这两个维度在他的作品彼此交织,互为隐显。 在精神的层面上,“山水”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一种超越实相的理念,可谓之以“道”或“意境”等传统哲学、美学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卞青的艺术实践与古人是相通的,都在诉求着一种超出眼前具体... 继续 -
不分明—杭春晖2017
2017年6月24日 - 8月6日 北京 在杭春晖的创作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带有对传统的实验与创新的意味,他的创作态度时刻保持着更迭与重塑。此次展览呈现艺术家2017年最新作品。 《乐府诗选》中有这样一句:“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不分明”,将尘雾之下的虚幻,表现的淋漓尽致。古人对视觉的感受非常精微,而对于美的想象,往往流连于“似与不似”之间。这种模糊的意向,是一... 继续 -
绘画的尴尬
2017年4月22日 - 6月18日 北京 亚洲艺术中心与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于2017年4月22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举行由康学儒策划的群展“绘画的尴尬”,参展艺术家包括贺勋、姜琤、李易纹、刘聪、刘夏、王兴杰、王云冲、余果、于瀛。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6月18日。 这不是一个风格展,也不是一个主题展,这是一个关于绘画问题的展。无疑,当下绘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尴... 继续 -
应物会影—姜吉安个展
2016年10月16日 - 11月4日 北京 此展为艺术家继 2009 年 “ 两居室 – 绘画装置 ” 之后的首次个展,由凯撒世嘉文化传播与亚洲艺术中心共同合作。 姜吉安的艺术可以概述为在再现(representation)中思辨再现系统本身,把再现的方式作为再现的内容再现出来。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他的艺术实践不断延展至今,但在每一个阶段都是把“再现”问题举隅于特定的例子中,在直观体... 继续 -
斜面
2016年6月25日 - 7月31日 北京 斜面-中国青年雕塑的五个美学启示 文/唐尧 斜面,是一个蕴借着能量、运动方向和空间的预言。 从中国青年雕塑这个窗口看出去,风景的斜面感挺强的。有点像冬奥委会的高山滑雪场。远离都市的现实雾霾,从高台上飞行出去的身影,衬在克莱因蓝的天空中,具有一种新未来主义的姿态,或后当代艺术的精神气味。 这个叫做“斜面”的展览由五个不同角度的斜面构成: 我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技术流后工艺美学;... 继续 -
付帅:陌生的秩序
2016年5月14日 - 6月19日 北京 付帅作为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青年艺术家,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这一代人通过电子科技来感悟世界。电玩游戏的虚空间给付帅带来了新的视觉画面体验,这种虚幻世界的既视感令他的精神感官如此真实与刺激,并启发了他在绘画领域对于空间感官的新思考。付帅善于在画面中营造带有“秩序”感的空间,又在不经意之处设下令人产生疑惑的“蛛丝马迹”。既让观者沉迷作品的构图... 继续 -
粉 · 尘—马树青
2016年4月23日 - 6月19日 北京 马树青(1956年生于天津)的绘画行为造就了一个独立的以色彩和时间构建的二维视觉空间。从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开始,马树青便执着于抽象绘画的探索研究。他的绘画体现了自我和精神性渗透于绘画过程的真实还原,呈现出纯粹极简的色彩与视觉感官空间。在画面处理上,马树青将长时间繁复的油彩涂抹、丰富的色彩呈现,都隐藏在了“底层”,在表层则保留了单色调、简明清新的色块。在艺术家看来,这种艺术手... 继续 -
抽象与几何—苏艺、唐明伟双个展
2016年3月12日 - 4月17日 北京 本展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教授赵力策划,展出两位艺术家精彩近作。苏艺将情感饱含于平衡、冷静的韵律中,唐明伟则让几何在规则与限制中肆意舞蹈。“理性”的抽象与几何,皆是艺术家“感性”的自我释放。 苏艺的创作方式是理性地推敲线与面的画面结构,再将其与色彩结合在一起,在平面空间中寻求纯视觉的平衡。这种冷静的美感使其作品触及心灵深处的感动,把无序、无机、无... 继续 -
中国色
2015年9月19日 - 11月29日 北京 西方现代性的绘画开始于印象派的互补色,尤其是塞尚纯粹以色彩来造型后,随后绘画的冒险主要在颜色上展开,但西方绘画后来却走向了黑色与白色的单色绘画,从而导致了绘画的危机。中国现代性绘画开始于黄宾虹晚期与印象派的对话,把黑白水墨引向“墨隐色”与“色隐墨”的浑色,但却又后继无人。 现代性艺术乃是让波德莱尔所言的短暂之物重新焕发出灵晕,如果颜色即是短暂变化的表... 继续 -
枕流漱石—当代文人艺术展
2015年6月20日 - 8月16日 北京 石蘊玉 石蕴玉而山晖 传统文人艺术是体现文人意识的艺术。文人意识具有人文和反「人文」的双重特性。文人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人文艺术——一种体现出追求生命存在价值的艺术。而文人艺术又最重视洞穿文明的繁文缛节、超越既定的成法定式。这双重特性,决定了文人艺术必然是自我的,非从属的,具有人文关怀,又超越凡常秩序。 亚洲艺术中心策划的此次当代文人艺术展,汇集十多位当今顶尖艺术家之新作... 继续 -
沈勤&陈琦作品展
2015年4月18日 - 6月7日 北京 一千个沈勤一千个陈琦 钱大经 当今画坛,只要一有画者成功(名誉或市场),立即会吸附起一层又一层理论装饰,运作包装的尘埃,这种华丽而惰性的雾霾,弄得大家看他们面目不清,总觉得是千人一面。前一时间,曾读见一本刊物的双幅首页,赫然一排当红艺术家合影。精美版面上,艺术家们无一例外的衣着入时,站姿炫酷。其实圈内熟悉者都清楚,他们实在是大不相同,或张扬、或颓废、或沉静、或柔和,各是各的成就,各是各的面貌。还有... 继续 -
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
2014年11月18日 - 2015年3月15日 北京 策展人 | 殷双喜 特邀评论 |孙振华、唐尧、刘礼宾、何桂彦、黄海鸣 李真作品中的人物,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沉浮,如同歌德的《浮士德》,在神与魔之间纠缠拷问,对人类心性迷失在现代社会的物欲洪流中进行了严峻的审视与反思。 ─ 策展人,殷双喜 熟悉了李真作品的墨黑外表和既重又轻的创作理念之后,观看李真雕塑同他一起追求精神愉悦,已经变成一种惯性。这次发表的【凡夫】系列,李真转而勾勒众生相,是为面对现实之 &... 继续 -
截选自—沈昊2014个展
2014年9月20日 - 10月19日 北京 当记忆中的事物都褪去色彩,当昔日的景象不复存在,当留存的建筑物丧失了原有功能。时间的持续与灵光的冲撞,将达成永恒的短暂记录!2014年9月20日亚洲艺术中心举办沈昊个展“截选自”,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疑问,让我们在艺术家沈昊的作品中找寻答案。 “为物画像”是沈昊作品中始终不变的命题,这一命题的初衷是源于沈昊认为“最卑微的事物之中潜藏着最无防... 继续 -
微象亦无形—瞿倩梅新作展
2014年4月26日 - 6月8日 北京 读瞿倩梅的作品,首先被她作品中所具有的磅礡气势所震撼。厚重的高岭土,几百斤重的方钢铁柱,同时佐以大漆、麻绳、普洱茶汤等自然材料,所有这些构成了她画面的主体。瞿倩梅在画面中创造了一种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第三空间,巨大的画面和复杂的肌理,以及丰满的艺术语言,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并赋予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以鲜明的触感。2014年4月26日,亚洲艺术中心隆重推出「微象亦无形-瞿倩梅新作展」,呈现艺术家近年... 继续 -
随心所欲—任戎2013
2013年12月21日 - 2014年3月31日 北京 头发飘逸、开口微笑的人形,肢体充满动感,自由舞动,身体延伸出植物的枝叶根茎,开出花朵……这些奇异的“人-植物”形象,是任戎独创的混种生物,亦是东西方文化在留德多年的任戎身上混血而生的必然产物。任戎如同炼金术师一般,将生物的元素拆解重构,创造出各种超现实的生物,看似天马行空,恰又体现了“万物同源”“天人合一&rd... 继续 -
臻 · 度—张国龙2013
2013年9月21日 - 11月20日 北京 当毕加索将乐谱、报纸碎片拼贴到画面中,把混合在一起的沙子、木屑及颜料绘于画布上从而创造另一番艺术视觉效果时,综合材料绘画的大门已向我们打开,这让人们的关注点从绘画的观念、意义扩大至材料的物质性与材料所传递的情感,材料的使用成为艺术家抒发情感的管道,一方面构成了画面整体,有极大的多解性,另一方面拓展了艺术边界,丰富了艺术语言,使二维的平面绘画在起伏变化之中具有立体感与视触感。在张国龙的作品题目中常常... 继续 -
废墟之殇—应天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归来
2013年4月27日 - 5月26日 北京 走出西递村,应天齐敞开自己的视野,从版画创作、材料绘画到大型装置,他所关怀的由村落与建筑本身上升至人文文化,从而创作出更为宏大的题材:世纪遗痕与废墟之殇。不管是材料绘画、装置,还是行为艺术,应天齐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和对社会责任感。 作为长期关注中国建筑及废墟文化的艺术家,2012年应天齐以《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为主题,受邀于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举办个展,由中国著名批评家、策... 继续 -
光/墨—郑重宾个展
2012年11月24日 - 2013年2月3日 北京 光∕墨 “我住在加州,那里的阳光有种神奇超然的质感……我甚至觉得可以触摸得到这光。它是洒下来的,连影子也如此。当我说可以感受到这光里面的物质时,就是这个意思……” 欣赏艺术家郑重宾作品所带来的体验,非笔墨所能形容的,让人即熟悉又陌生,甚至感到有些与现实对立的矛盾。黑白的色调、半透明感与水墨画这种传统媒介有关的美学,魅力... 继续 -
微观浩室—沈昊个展
2012年10月13日 - 2013年2月3日 北京 微观浩室 随着亚洲艺术中心于2012年八月举办的以“龙”为主题的当代青年五人展-“画龙点睛”(“Finishing Touch” – Five Contemporary Young Artists Exhibition) 之后,清新的展览风格与艺术家极具创意的绘画表现,获得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支持。十月,亚洲艺术... 继续 -
涉事 · 沉吟—沈克龙大漆作品展
2012年9月22日 - 11月18日 北京 涉事且沉吟 大漆,是上天的馈赠,它闪耀着可以穿越历史的光辉,从河姆渡向我们走来。大漆,深沉、含蓄,它的生命并非因为凝固于某一器物而停止,你对大漆的诉求,随着时空的转变,它都会满足你。大漆,从七千年前一路薪火相传到今天,仍不乏继承之人,承载之物,沈克龙(B.1964)和他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传承者。亚洲艺术中心与沈克龙的相识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一种缘分,在此秋意悄然之际,亚洲艺术中心(北京)将呈现《涉... 继续 -
这些年—孙逊个展
2012年3月17日 - 5月13日 北京 本展展出他近20幅“这些年”从2000年至今的画作。孙逊从附中到大学到硕士博士到任教,都和中央美术学院脱不了干系,从青春年少到而立到不惑,始终是一个“学院”中人。在个人生活和为人师表之外,画画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对于孙逊而言,似乎成为了一个习惯。然而,偏偏就在没有确切起始的“这些年”里,画画不再是一个习惯,而成为了让他喜欢上独处... 继续 -
存在的痕迹—杨识宏北京作品展
2011年9月24日 - 10月23日 北京 旅居纽约的华人当代艺术家杨识宏(b.1947),1968年台湾艺专(现为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科西画组毕业。70年代移居美国纽约,1989年获得美国纽约州州长颁发杰出亚裔艺术家奖,更是首位获得美国“国家工作室”奖助计划的中国艺术家。数十年来专研于抽象绘画领域,此后一直活跃于世界各地重要城市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为华人抽象画界的领军人物。 在40余年创作生涯中,杨识宏经历多次创作风... 继续 -
真与幻—毛栗子2011最新创作展
2011年4月9日 - 6月5日 北京 毛栗子,1950生于中国陜西,“星星画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在参加了第一二届星星美展与星星十年展而在国际艺坛上曝光并受到高度肯定。1989年以来,毛栗子陆续在巴黎、纽约、芝加哥、日本等国际世界重要城市举办展览,1991年获法国巴黎国际美术展第一名、1998年更受邀参加纽约古根汉博物馆举办的具有轰动效应的【中华文明5000年展】巡回展,此展对中国艺术的传承进行了充分而全面的梳... 继续 -
新东方精神II:承启—2010北京群展
2010年9月18日 - 11月14日 北京 学术主持 彭锋、熊宜敬、殷双喜 艺术家 庄喆、李锡奇、尚扬、王怀庆、杨识宏、苏笑柏、毛栗子、叶永青、夏小万、谭平、李真、张方白、李磊 历史的进程总会有些必然的现象,而其之于美术的范畴便为美术史,有别于其他知识学科,美术史更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展现。在上个世纪,人类经过了几次轰轰烈烈地全球化交流,一锅东西文化的大熔炉已经逐渐开始加温,而如今甚至已达沸腾,使我们不得不从前辈艺术家们的手中接下这个炙... 继续 -
在虚无缥缈间—潘信华2010北京个展
2010年6月19日 - 7月18日 北京 21世纪的台湾当代艺术,持续走向多元纷呈的发展趋向,在其观念思维影响之下,艺术家潘信华带领传统水墨画突破了新局;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艺术家,2010年首次于古意飘扬的北京举办其个展,更显其特殊之意义。展览主题为【在虚无缥渺间】,虽然展出作品多为艺术家近年最新作品,而以充满古意及自创手工画纸闻名的潘信华,依旧坚持着这份精神,用每一幅画来营造古代与现代之间似有若无的时空距离感。于笔法上,此次采用更能表达... 继续 -
李真2008新作首展 : 神魄
2008年10月18日 - 2009年2月21日 北京 《神魄》为李真2008年最新作品,继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虚空中的能量》及中国美术馆《寻找精神的空间》大规模个展后,首次发表全新大型雕塑装置及平面作品。如果说,李真在过去的创作中表达的是高度完美的和谐,那么,这次的作品则是呈现自然和人为的各种灾难和衰败,以及全球性的生态灾难。《神魄》系列经过十年的酝酿,李真有感于近年来世界的不安定,天灾人祸频繁,于是创作理念以「灵识穷体,人祸天险」为出发点,探讨「... 继续 -
陈文令2008个展 : 物神
2008年9月13日 - 10月5日 北京 在中国当代新生代雕塑家中极具代表性的陈文令,总是不断让人吃惊于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同一泼冰水,他总是让我们外表热闹繁华的生活打一个又一个的冷颤。从早期代表作《红色记忆》中羞涩地笑着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少年,到《幸福生活》人与动物的互喻中对价值的追问,再到《英勇奋斗》中对消费暴力的「猪」像展现,再到近期的《中国风景》中溶化了的形形色色,他毫不留情地一步步瓦解我们自欺欺人的富庶,逼迫我们向灵魂的深处层... 继续 -
沉积—新东方精神
2008年8月2日 - 8月31日 北京 艺术家 蔡国强、陈界仁、朱德群、庄喆、侯俊明、黄钢、郭振昌、朱铭、李真、李山、郎静山、吕胜中、潘公凯、邱世华、王怀庆、徐冰、叶永青、杨英风、赵无极、展望 (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亚洲艺术中心【沉积–新东方精神】(Accumulations—The Spirit of the East)主题展览于8月2日至8月31日展出,此次展览是2008年度亚洲艺术中心最重要的展览,也将... 继续 -
天行健: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
2007年12月15日 - 2008年1月13日 北京 策展人 |方振宁 艺术家 |苍鑫、陈庆庆、 陈文令、 崔岫闻、方力钧、俸正杰、 洪磊、侯俊明、 华庆、黄铭哲、 黄岩、 季大纯、李真、 李路明、刘野、 刘力国、 马刚、缪晓春、 祁志龙、 沉少民、 史金淞、王功新、王明贤、 武明中、 夏小万、 邢丹文、 徐一晖、 杨千、 尹朝阳、 于凡、 展望、 张念、 赵能智、 郑连杰、 钟飙 本次群展「天行健–中国当代前沿艺术展」是由位于北京798... 继续 -
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
2007年8月27日 - 9月4日 北京 艺术家 |隋建国、展望、李真、向京、刘建华、李继开、陈文令、史金淞、刘力国、于凡 2007年4月7日下午3点,由著名策展人朱其策划,亚洲艺术中心精心筹备的《Top10系列展II-中国当代雕塑十人展-媒介与传统的当代道路》准时在观音堂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吸引了众多媒体,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家,在校学生前来参观。参展艺术家隋建国,展望,于凡,陈文令,刘力国,史金淞也亲自出席了本次展览酒会,并同亚洲艺术...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