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展览
-
张腾远个展—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2025年2月15日 - 4月6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将于 2025 年 2 月 15 日至 4 月 6 日举办张腾远首次在亚洲艺术中心的个展「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展名源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同名经典著作,该书探讨了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失误行为」,张腾远以此为灵感,将长期创作的「鹦鹉人」角色融入其中,共展出二十八件绘画、雕塑和动画装置等作品,考察当代社会中集体意识的形成,以及... 继续 -
David Brian Smith: Speed is my superpower
2025年2月15日 - 4月6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呈献英国艺术家 David Brian Smith(b. 1981)于台湾的首次个展 Speed is my superpower 。展览标题源自艺术家与其七岁儿子的一段对话——孩子在给圣诞老人的信中询问自己的超能力是什么,而 Smith 以圣诞老人的身份回信,告知他「速度」便是他的超能力。孩子对圣诞老人及超能力深信不疑的纯真信念,不禁令人回想童年的美好与单... 继续 -
山上的风依旧香—伊诞 · 巴瓦瓦隆个展
2024年9月14日 - 2025年2月3日 台北 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来到以前出发的地方──胡德夫‘最最遥远的路’ 台湾排湾族艺术家伊诞.巴瓦瓦隆即将在 2024 年 9 月 14 日至 11 月 10 日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举办的个展“山上的风依旧香”,是延续与回应自 2014 年在北美馆个展“山上的风很香”的概念,那是伊诞在经历 2009 年莫拉克风灾后的首次个展,更是... 继续 -
Katja Farin: Blind Spot
2024年9月14日 - 2025年2月3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很荣幸宣布于9 月 14 日至 11 月 10 日 举办美国艺术家 Katja Farin 在亚洲地区的首次个展 Blind Spot。 亚洲艺术中心自1982年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台湾艺术界的发展,并于2024年推出亚洲艺术中心国际艺术家驻村创作计划,以培养年轻、中生代艺术家为使命,并探索除了举办展览之外能够为艺术领域做出贡献的方式。透过这个驻村计划,亚洲艺术中心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 继续 -
杨英风—山魂
2024年7月13日 - 9月1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甫宣布正式代理已故大师杨英风,将于 2024 年 7 月 13 日至 9 月1 日,举办继 2007 年以来在亚洲艺术中心 ( 台北 ) 的第二次个展‘山魂’,本展与国立历史博物馆同期展出的‘英风百年 — 杨英风艺术大展’相呼应,将呈现杨英风在 1960 年代创作的‘书法系列’及‘太鲁阁山水... 继续 -
Ross Caliendo: Dawn Chorus
2024年5月11日 - 6月30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十分荣幸邀请现居洛杉矶的艺术家 Ross Caliendo 来台举行个展 ‘Dawn Chorus ’,此次展出的七件新作为大型油彩压克力绘画。画中可见 Caliendo 对自然诗意的抒情诠释与独特绘画技法,以及艺术家对于自然与人类、美丽与残酷、生与死、繁盛与衰败等正负之间能量流动转换的提问和探索。 Caliendo 最为人所知晓的是枝叶、植物及动物主题的描绘,... 继续 -
异游记事—吕绍瑜个展
2024年5月11日 - 9月1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荣幸地宣布将于 2024 年 5 月 11 日至 6 月 30 日,举办’异游记事-吕绍瑜个展’;本次个展是艺术家创作历程的重要转变,更是许多崭新创作的首次发表,现场展出之作品涉及平面、立体陶塑和动画等多元视觉面向。 LUPA(吕绍瑜)以撒哈拉之异地旅行带来的记忆反刍,融合内在的奇影幻像,传达艺术家对自我及人性情感的共鸣与召唤,’召唤&rsq... 继续 -
几何变奏:朱为白、法贾希迪、韩迪欧
2024年3月9日 - 4月28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几何变奏”展览将于三月九日开幕,本次将包含三位以大胆、前卫的抽象绘画闻名的艺术家作品,包括台湾艺术家朱为白 (1929-2018)、印尼艺术家法贾希迪 (1930-2004) 与韩迪欧 (1926-2010)。这三位出生年份相仿且活跃于同个时代的艺术家,皆是当时艺术领域的先锋,因其开创性的艺术取径与技法而享有盛名。 朱为白,本名朱武顺,1929年出生... 继续 -
Emma Stone-Johnson: Soft Gloss
2024年3月9日 - 4月28日 台北 你会如何描述’希望’的颜色 ? 你能想象出一种不存在的颜色吗 ? 假如能选择一个代表你童年的颜色,那会是什么 ? 假如再加上窗外天气的色彩,那会是什么 ? 亚洲艺术中心年后春季首档展览将于带来英国艺术家 Emma Stone-Johnson (b.1982 ) 个展’Soft Gloss’。亚洲艺术中心长期经营战后兴起的亚洲现代艺术运动,包括 19... 继续 -
朱铭—白彩人间
2024年3月9日 - 4月28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将于 2024 年 3 月 9 日至 4 月 28 日举办’朱铭—白彩人间’展览,为雕塑大师朱铭继 2022 年’人间’、2023 年’太极拱门’之后,在亚洲艺术中心的第三次个展,将展出”人间系列”中的白彩铜雕大型作品。 1980 年代朱铭前往纽约发展,亦是”... 继续 -
共振:Howard Fonda 与伊诞 · 巴瓦瓦隆双人展
2024年1月6日 - 3月3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宣布即将举办美国艺术家 Howard Fonda 和台湾排湾族艺术家伊诞.巴瓦瓦隆的双人展“共振 Resonance”。这是亚洲艺术中心长期关注国内外当代艺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致力于探索多元的创作型态与特征,并以此基础发觉艺术作用于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价值。 伊诞.巴瓦瓦隆与 Howard Fonda 曾先后在亚洲艺术中心举办过个展,仅仅如此的机缘,便足以让这两... 继续 -
Teiji Hayama: Heroes
2024年1月6日 - 3月3日 台北 叶山祯治(Teiji Hayama)将于亚洲艺中心发表在台首次个展 “Heroes”,带来 24 件精彩的新作。追溯至不同文化脉络的意象,叶山以着名历史人物及好莱坞明星为主角,结合了色彩鲜明或灰阶的画面,并用一脸无聊或夸张的表情来描绘他们的疲态。他认为,这些人物都是一眼可辨识的代表性 ’’古典网红(vintage influencer)’... 继续 -
Andrew Pierre Hart Solo Exhibition: The Invention of a Graphic Score
2023年9月23日 - 12月24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很荣幸邀请伦敦艺术家 Andrew Pierre Hart 来台展出最新创作。Hart 以其跨界的艺术实践作为取径,探讨绘画和声音如何共生,其创作形式超越架上绘画,充满新意。 Hart 创作方法很大程度是即兴发挥,加入节奏和空间感,再现集体记忆,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自发性。Hart 的画布不只是画布,更像是一张鼓皮,初看我们以为仅是视觉的意象,但它更是实验性声响的反映,透过视觉和听觉两个... 继续 -
太极拱门 : 朱铭个展
2023年8月5日 - 9月17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荣幸地宣布将于 2023 年 8 月 5 日至 9 月 17 日,举办 “太极拱门:朱铭个展”。本展览是雕塑大师朱铭继2022年的 “人间” 之后再度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举办个展。亦是朱铭大师 ‘太极系列—太极拱门’ 石雕作品的首次个展。 朱铭于2000年创作一系列的 ‘太极系列&... 继续 -
Jeremy Olson: zoognosis
2023年8月5日 - 9月17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自 2023 年 8 月 5 日起,于台北空间举办 Jeremy Olson: zoog nosis 展览。这是美国艺术家 Jeremy Olson 在亚洲地区的首次个展,展出其 2023 年的全新创作,包含平面作品及绘画雕塑组件,共12件。开幕酒会于 2023年 8 月 12 日举办,艺术家将亲临开幕酒会现场。展期至 9 月 17 日。 展名 zoog nosis 是当代创... 继续 -
Joseph Olisaemeka Wilson: A witness to the Rub
2023年6月17日 - 7月30日 台北 生命逝去;陷入沈睡; 睡着了,也许会做梦;哎,这就是问题所在: 当我们摆脱俗世的皮囊, 在那死亡的沈睡之中,究竟会做些什么梦, 想到便不得不踌躇。这一点顾虑, 正好使生命成了一场漫长的磨难。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亚洲艺术中心非常荣幸邀请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艺术家 Joseph Olisaemeka Wilson 来台举办个展。此次展览将展出十件新作,不仅回顾了 Wi... 继续 -
Stream under Representation
2023年6月17日 - 7月30日 台北 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观点认为,表象(Representation)指涉这个经验的世界,即所有客体的总和。亦即人们活在这世界上,所感知到一切事物所组合而成的形体。[1] 表象是人类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概念和意识,透过转化与描述赋予外在环境一种具体化的意象。而经由感知能力形成的抽象概念则深具表象之中,和这个具象的客观世界在不断转变与交替之间流动,回环往复。此次艺术家群展S tream under Re... 继续 -
CARLO D’ANSELMI: POINT BLANK RANGE
2023年5月6日 - 6月11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非常荣幸邀请纽约艺术家Carlo D’Anselmi于美国境外举办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名为POINT BLANK RANGE,意指无需瞄准便可直接命中目标的武器射程距离,同时也暗示爱无比强大亦沉重,凌驾人类的情感,即使潜意识也无以遁逃。爱情无法预测、毫无理性且风险重重,然而爱也让人难以抗拒。爱无所不在。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作家与艺术家的创作受到这难以捉摸的情感驱使而生,将深沈... 继续 -
优雅中的矛盾:大气神游之现相篇—李真个展
2023年3月11日 - 6月11日 台北 一场人性的回归,源自于优雅中的矛盾 ──李真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3月11日至4月30日举办艺术家李真的个展 “优雅中的矛盾:大气神游之现相篇──李真个展” ,这是自2017年于台北当代馆的 “ ‘世’ 一场自愿非愿的游浮” 后睽违六年再于台北举办的展览,更是首次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旗舰空间策画的大型个展。... 继续 -
Claire Colette: Desiring-Machines
2023年1月7日 - 2月26日 台北 美国洛杉矶艺术家 Claire Colette 将于亚洲艺术中心个展「Desiring-Machines」发表十八件新作,这是她在亚洲地区的首次个展,也是亚洲艺术中心继 2021 年「My Secret Garden」联展之后第二次展出她的作品。 受到唯物主义、仪式实践和泛灵论的启发,Colette 将熏香树脂、花瓣、花精、盐和灰烬等自然元素融合进压克力颜料,经由画布传达出与自然和仪式的物质连结。... 继续 -
Kayla Mattes: Cute Cat Theory
2023年1月7日 - 2月26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Kayla Mattes 个展 ”可爱猫理论” 中的创作,乃基于网络媒体学者 Ethan Zuckerman 于 2008 年提出的概念,Mattes 特以此展呈现我们的猫咪伙伴在现代人数字生活中的力量,其灵感来自于时事、编织的历史、现代人对屏幕的沉迷。Mattes 聪明地挑选了一种适切的媒材 ”挂毯” ── ”挂毯编织&rd... 继续 -
山口历个展: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
2022年10月29日 - 12月25日 台北 恣意窜动的炫彩笔触灵动地悠转,彷若一抹蟜捷的龙,突破画布框架飞腾疆域之外,野性活力的奔放留下浮光掠影的轨迹,创作者的笔端留下一股随机性灵光的批注,转瞬一刻凝固在笔落所到之处,流光灿烂,醉人流连。旅美日裔艺术家山口历 (Meguru YAMAGUCHI) 以东亚语境中的〝画龙点睛〞为题,透过其标志性的飞溅动感创作形式呼应文化典故的叙事寓意,收束其对生命经验以及宇宙万物的体察与观照,于亚洲艺术中心揭开... 继续 -
性灵所在墨韵无疆:高行健个展
2022年8月13日 - 10月9日 台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於20世纪末曾揭橥「没有主义」哲思,倡导一种「超越性」的审美经验与感知形式,挣脱功利性丶个人性丶政治性等社会运作框架,行过中西现代主义以降各类文艺思潮的喧闹,诉诸一种非虚非无丶自由无垠的直觉性,实践於其艺术创作涵括文学丶电影丶绘画丶剧作丶摄影……等范式。绘画作为高行健关注的重要艺术形式,其表述於笔墨之间蕴含东方儒雅气韵,亦彰显西方对存在主体的关怀。... 继续 -
回:松谷武判—亚洲艺术中心收藏展
2022年8月13日 - 10月9日 台北 日本战后艺术是亚洲艺术中心近年经营的脉络之一,自 2019 年起于台北及上海空间,陆续呈现“物派”经典艺术家关根伸夫、原口典之及小清水渐个展。2022 年在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之际,推出“具体派”重要艺术家松谷武判收藏展。 松谷武判于 1937 年生于日本大坂,早年充满灾难与限制的生活经验塑造了他的性格与生存意志,包括童年经历二战原子弹爆炸的恐慌时代... 继续 -
霍华.方达个展:Singing the Body Electric
2022年8月13日 - 10月9日 台北 美国艺术家霍华.方达(Howard Fonda, 1974-)以"Singing the Body Electric"为题,首次于亚洲地区举办个展。"Singing the Body Electric",是取自美国诗人华特.惠特曼(Walter Whitman)"草叶集"(Leaves of Grass)中的‘我歌颂电流窜动的肉体’(I Sing the Body Elec... 继续 -
Narrative Minds
2022年6月11日 - 8月7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将于2022年6月11日,举办年度海外新锐艺术家大型联展“Narrative Minds”,集结来自英国、西班牙、德国、比利时、丹麦、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的十五位艺术家,所带来的精彩作品。叙事(Narrative)重视脉络更甚于内容,即故事是如何被叙说的,人们经由自我的创造与环境的互动,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本次展出来自不同国家与身分背景的创作者,将... 继续 -
人间:朱铭个展
2022年3月26日 - 5月8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3月26日至5月8日举办「人间:朱铭个展」。 本展览是雕塑大师朱铭,继2019年「人间风景@台北101朱铭雕塑展」,以及朱铭美术馆「不朽・朱铭・古沉木太极拱门」展之后,睽违三年的个展,将展出朱铭《太极系列》与《人间系列》木雕、〈人间系列-芭蕾〉及〈人间系列-绅士〉等作品。 《人间系列》木雕作品发展出多元的题材,朱铭针对不同性质的主题,赋予不同的色彩面貌。... 继续 -
心嚮形往:庄喆、冯钟睿、杨识宏
2022年3月26日 - 5月29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创立四十周年,以“心向形往”为题呈现庄喆、冯钟睿、杨识宏三位艺术家抽象绘画作品,回应亚洲艺术中心长期以来持续推广的东方美学脉络。自战后现代艺术为始,到近期我们关注于各种新型态的当代艺术,亚洲艺术中心藉以此展览呈现当下的时代精神。本次展览汇集三位艺术家的中晚期作品,他们的创作是实践东方传统艺术的现代转换与地域性文化的多重性表达,他们在各自艺术生涯中,以独特的个性化... 继续 -
Growing Season:卡特琳娜・亚内奇科娃・沃许个展
2021年12月11日 - 2022年1月27日 台北 狂放不羁与大胆,是看到卡特琳娜・亚内奇科娃・沃许(Katarina Janečková Walshe)作品的第一印象,画面中的视觉冲击,吸引观者想更进一步去阅读。对她来说,创作与生活既密不可分也相互支持。在过去七年里,她的人生经历了许多巨大的变化,一个来自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独立、年轻的女性艺术家,因应婚姻生活,在硕士毕业后转往美国德州的海港小镇科珀斯克里斯蒂市(Corpus ... 继续 -
我的心灵圣山:伊诞 · 巴瓦瓦隆个展
2021年12月11日 - 2022年1月27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将于2021年12月11日举办的「我的心灵圣山」,是排湾族艺术家伊诞・巴瓦瓦隆的艺术生涯中,首次于标题中带出「我」的个展,这标志着他在创作路线上的转变。在过去的艺术命题中,伊诞多专注在原住民的文化自觉与部落重建的关怀上,尤其在2009年莫拉克风灾后,母亲叮咛着对自然的尊重,而部落耆老亦传说着「山上的风很香」,期许有一天族人能再次回到山上的家,这些嘱托深植入伊诞的生命,成为艺术实践中不可... 继续 -
My Secret Garden
2021年9月18日 - 11月21日 台北 伏尔泰(Voltaire)在1759年的讽刺文学杰作《老实人》(Candide)的结尾有一句话流传至今:「我们必须耕耘我们的花园」,这是小说中主人翁憨第德(Candide)在欣赏邻居耕种的花园成果的一个午后漫步回家时,对他的战友说的话。这句话乍看是乐观的,但在这部小说的世界中,政客被处决,整个系统在接缝处分崩离析,他的这句要求似乎显得陈腐,甚至自私。因为当时大环境的社会冲突和权力抗衡,恰恰是美好花... 继续 -
越界~在砌时变局中纵横—亚洲艺术中心台北旗舰空间开幕展
2021年5月29日 - 9月12日 台北 艺术家 | 马里斯.贝塞亚、蔡国强、陈庭诗、莊喆、朱德群、朱为白、董小蕙、班.艾德蒙斯、霍华.方达、冯钟睿、藤田嗣治、高行健、韩迪欧、原口典之、洪祝安、谢德庆、朱铭、管伟邦、小清水渐、李再钤、李真、刘丹、吕绍瑜、松谷武判、奈良美智、伊诞.巴瓦瓦隆、塩田千春、法贾希迪、亚当.帕克.史密斯、田中敦子、卡特琳娜.亚内奇科娃.沃许、凱斯・哈林、王攀元、吴冠中、山口历、盖.雅奈、杨识宏、朱沅芷、赵无极 台北... 继续 -
大隅无界:艺域的无限扩展与延伸 朱为白、李再钤双人展
2020年10月3日 - 11月29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0年10月3日举办“大隅无界:艺域的无限扩展与延伸 – 朱为白、李再钤双人展”。作为“东方画会”代表性艺术家朱为白(1929 – 2018),与台湾几何雕塑艺术家李再钤(1928 -)有着数十年的深厚友谊。本展共计呈现三十余件作品,在两人创作流变的对话中寻求彼此的东方抽象之内蕴。展览将持续至20... 继续 -
空间的动态—法贾希迪个展
2020年5月16日 - 6月28日 台北 “空间的动态─法贾希迪个展”为印度尼西亚现代抽象绘画先锋法贾希迪(1930-2004)首次海外个展。这位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的艺术家,以简练构图中的活跃生息和大自然律动闻名,并发展出极具开创性的”空间的动态”(Space Dynamics)系列作品。本展精选十五件法贾希迪自197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的重要抽象画作,具体而微地展现艺术家创作成熟期中... 继续 -
如山之想六十年—庄喆个展
2020年1月15日 - 3月1日 台北 展名“如山之想60 年”来自作品〈如山之想〉。〈如山之想〉是庄喆1960年的创作,除可视为抽象山系列“山想”的起点,更可视为他抽象创作的开端;本次展览共计展出十四件作品,“山想”系列的其中六件乃由庄喆亲自为本展挑选,从上世纪六〇年代至2019 年,横跨一甲子,在每个十年间都精选一张代表性的画作:〈初始〉1962、〈影〉1979... 继续 -
韩湘宁个展—再现一九六O/不是山水
2019年8月3日 - 9月15日 台北 台湾艺术发展于1960年代正经历一个剧烈转变和拓展革新的阶段,“画会”为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产物,一般最常提及的就属“东方画会”及“五月画会”,而本展正是“五月画会”代表人物之一韩湘宁个展。两个主题展区是亚洲艺术中心一馆的“再现一九六〇”,以及亚洲艺术中心二馆的“不是山水... 继续 -
物 · 及其动势—原口典之台湾首展
2019年5月18日 - 6月30日 台北 “物,及其动势—原口典之台湾首展”是日本战后物派大师原口典之在台湾的首次个展,展出艺术家根据展览现场量身制作的21件新作。 延续我们今年一月展出的物派早期核心人物关根伸夫个展,本展艺术家则是“后物派”中“日大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代表人物原口典之,他擅长以工业材料创造富有社会批判性的装置艺术,在倾向于使用自然媒材... 继续 -
容—洪祝安个展
2019年3月2日 - 4月7日 台北 「容—洪祝安个展」由独立策展人TAN Hwee Koon 陈慧君策展,本次展览也是洪祝安在台湾的首次个展,现场展出12件作品。 当代水墨画家洪祝安生于上海,现居新加坡。这次个展以「容」为题,可释义为包容,表达上海、重庆、悉尼、新加坡对他生活及艺术的影响和理想,这四地恰好都展现海纳不同文化的特质,如同河川汇流,大度宽容地把来自各方面影响,揉合成洪祝安独特的身分认同。「容」亦是他向家乡无锡... 继续 -
空相—皮肤:关根伸夫个展
2019年1月12日 - 3月3日 台北 「空相—皮肤:关根伸夫个展」精选关根伸夫2016年的创作及精选手稿共20件(组),作品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一馆展出。 始于1968-70年间的「物派」是日本战后现代艺术极具象征意义的团体,寻找属于亚洲特有的形式,实践东方哲学的思维以及对于当时西方文化的质疑;「物派」系由本展艺术家关根伸夫,与日韩多位艺术家共同创始。1942年出生于埼玉县的关根伸夫,于1968年自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系毕业,同... 继续 -
齐物—杭春晖个展
2018年12月8日 - 2019年1月27日 台北 杭春晖与亚洲艺术中心长期合作下,其作品曾在众多美术馆、艺博会展出,此次首度在台北举行个展,由麦书菲博士(Dr. Sophie McIntyre) 策划,展出杭春晖最新作品20件,并由策展人麦书菲、艺术家杭春晖和姚瑞中举行讲座─「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 策展人麦书菲博士于2013年自澳洲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亦为独立策展人;艺术家杭春晖于2... 继续 -
见山还是山—马白水个展
2018年8月25日 - 9月30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早在1992、1997年举办马白水个展两回,本次是继90年代的展览以来,再一次的精采呈献,精选马白水1965至1997年的21组件作品,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展出。 马白水,当代彩墨与水彩巨擘之一。他一生中投身师大教职27年,缘起于1947年辞去国立吉林长白师范学院教席后游历中国各地写生,1948年旅途中的一站便是台湾,于是渡海前来。他于1949年在「台北市中山堂光复厅」举办个展,师院... 继续 -
木兰溪/渡—陈彧凡、陈彧君
2018年4月28日 - 6月3日 台北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荣幸的宣布,我们于2018年4月28 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举行艺术家陈彧凡、陈彧君的个展 “木兰溪/渡”。这是陈彧凡、陈彧君自2008年开始发展的生涯重要创作“木兰溪” 项目在台湾的首次呈现。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6月3日。 陈彧凡、陈彧君兄弟来自于福建莆田,木兰溪是一条流经其家乡的河流,贯穿莆田顺... 继续 -
朱为白回顾展—破空为白
2018年3月10日 - 4月15日 台北 本展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一馆、台北二馆,同时展出朱为白1965年至2017年的40件作品。 朱为白,今年89岁,1929年生于南京,原名武顺,1949年随军来台。军人出身的他喜爱绘画,1953年在报纸上看到廖继春“云和画室”广告后投入他门下习画,当时“每个月中尉薪水66块钱,我缴个学费50块钱,我只有16块钱”,回忆65年前,朱为白说。朱为白服役的部队... 继续 -
清风徐来—管伟邦个展
2017年10月14日 - 11月19日 台北 本展展出管伟邦近作,开幕酒会暨讲座于10月14日下午4点举行,邀请国立历史博物馆展览组研究员蔡耀庆与艺术家管伟邦畅谈“水墨形式的当代趋向”,重新思考水墨现代化过程中的争议、认同、精神、期许,两位讲者也将与听众分享他们对港台水墨发展的观察,呼应此次个展中这位香港艺术家的认同,并探讨水墨发展至今,多元的创作形式有何种能量、背负了何种意义。 艺术家管伟邦(1974,香港),于香港... 继续 -
桃源异景—潘信华个展
2017年9月30日 - 11月5日 台北 本展开幕讲座邀请艺术家李真与潘信华,以台语进行讲座,一起畅谈创作之路与创作精神。 潘信华。 艺术家潘信华,1966年在台东太麻里出生,1991年毕业于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2011年至2015年间担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助理教授。这次亚洲艺术中心的“桃源异景——潘信华个展”,已是潘信华在2017年的第三个展览,此前在王嘉骥于银川... 继续 -
弃路:一位创作者的地理政治之用
2017年8月5日 - 9月24日 台北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与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于2017年7月29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一馆举行艺术家高俊宏的个展“弃路:一位创作者的地理政治之用”。这是睽违多年高俊宏在画廊的个展呈现,作品涵跨近年《两个1984》、《利丰的折射》、《废墟影像晶体计划:十个场景》与《博爱》等系列作品的重新诠释,以及新作《大豹:温带的边界》的首次发表。展览将持... 继续 -
可见之光—董大为个展
2017年5月27日 - 7月1日 台北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与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于2017 年5 月27 日在亚洲艺术中心 台北二馆举行董大为个展“可见之光”,展览将持续至2017 年7 月1 日。 色彩作为光的媒介,是触动情绪与感知的通道;在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中,色彩即是光的本质,也因此化身为“可见之光”。 颜色和逻辑性的创作技法是理解董大为作品... 继续 -
无尽的抽象—冯钟睿个展
2017年1月14日 - 2月26日 台北 本展展出冯钟睿1966年至2016年的35件作品,是冯钟睿在台湾最大规模的个展。开幕讲座“时代,画会,冯钟睿”,邀请沈揆一(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美术史论与批评教授)、安雅兰(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讲座教授、美术史教授)与冯钟睿对谈。 冯钟睿 ,今年83岁,出身中国河南省、成长于台湾、蛰居旧金山四十多年,50年代末以抽象水墨为革新的起点,近年作品厚实粗犷,铭刻人生阅历。本展是亚洲... 继续 -
短划;喧笑;水塘
2016年9月4日 - 10月9日 台北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即将于2016年9月4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举行香港艺术家黄荣法在台湾的首次个展“短划;喧笑;水塘”。黄荣法把他对时间观念的探索延展至微观及宏观两个相互缠绕的方向,将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及微叙事穿梭于历史中不同社会变迁的语境中。这次展览以三件独立却带关联的事件审视、尝试寻求主权的时间性。在展期中,A+ Contemp... 继续 -
沈勤、陳琦:零度
2016年9月3日 - 10月9日 台北 本展为沈勤、陈琦在台湾的首次个展 “ 沈勤、陈琦:零度 ” ,身为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的沈勤,遥想宋画风格 、回顾旧时代的光景;陈琦,中央美院教授,以水印版画的观念性著称。两人自少年时代起作品风格近似,气息相通,相交近40年再探他们创作的早期思想,赋予当代诠释,以双个展的形式交流感受回归「零度」能带来何种新的能量。展览开幕讲座由与历史博物馆展览组研究员蔡耀庆对谈 。 沈勤,1... 继续 -
□
2016年7月23日 - 8月28日 台北 A+ Contemporary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于2016年7月23日在台北亚洲艺术中心一、二馆同时展开由展览总监姜毓芸策划的群展「□」,参展艺术家包括来自中国的蔡泽滨、贺勋、鞠婷、苗颖、宋建树,香港的邓国骞、邝镇禧,韩国的Kim Jihee(金芝嬉)以及台湾的彭奕轩。姜毓芸聚焦年轻世代的艺术家如何质疑既有的创作形式,对身处时代保持高度感知,从中延伸出创新的介入方法,进而突破框架、与时俱进。 蔡... 继续 -
呼唤文艺复兴—高行健个展
2016年6月8日 - 7月7日 台北 本展展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全新水墨创作、 2003 至今所拍摄的三部电影、 “ 灵山 ” 旅途中摄影、书籍与相关评论、国际展览现场照及画册。 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集小说家、剧作家、画家、摄影师、电影及戏剧导演之身分于一身。2000年获得百年来第一次颁给华人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华人世界为之喧腾。 去年,高行健巡回欧洲举办数场大型展览:年初比利时伊克塞尔美术馆与比利... 继续 -
1960—台湾现代艺术的滥觞
2016年5月7日 - 5月29日 台北 艺术在台湾发展到1960年代,蓬勃发展的画会标举前卫的精神,其后更影响了许多后进创作者。现代艺术观念的引入,加上东西融合的策略,于此后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主张;亚洲艺术中心透过此展呈现特定的时代精神,邀集王攀元(1909-)、陈庭诗(1913-2002)、杨英风(1926-1997)、丁雄泉(1929-2010)、朱为白(1929-)、霍刚(1932-)、冯钟睿(1934-)、庄喆(1934-)、... 继续 -
朱伟
2016年4月23日 - 5月29日 台北 此展由现任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策展人。这是朱伟在台湾的首次个展,亦是进一步拓深2014年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的研究,从18位参展艺术家中,邀请来台举办个展的艺术家。 1980 年代中期的中国正经历着文化批判的社会热潮,当大量新锐艺术家用油画来做「政治波普」和「讽刺现实主义」作品时,朱伟已选择透过传统工笔技法来呈现自己军旅生活的记忆。策展人鲁虹针对这次个展所撰写的... 继续 -
秦风个展
2016年1月9日 - 2月28日 台北 秦风不仅是艺术家,也是世界知名导师与策展人,致力于绘画材料与绘画语言的研究。1996年应德国政府邀请前往柏林,担任中德艺术交流大使并任教于柏林艺术大学,在欧洲生活时期受到了抽象表现主义哲学的影响,间接改变了其作品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亦坚定地探索如何把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根基与不断变化的世界相融合。自 2000年后秦风的作品渐渐更可视化,「水」、「圆」、「方」等符号逐渐在作品中清晰;而咖啡、茶... 继续 -
再 · 见—叶仁焜个展
2015年11月14日 - 12月30日 台北 本展为亚洲艺术中心擅长水墨与胶彩的台湾青年艺术家叶仁焜所举办的个展。在 〈一种乡愁:关于叶仁焜的绘画〉一文中,庄伟慈曾经详尽地介绍叶仁焜和他的传统媒材与当代表现方式: 叶仁焜,大学与研究所分别毕业自中国文化大学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在学院里初学水墨,而至研究所时期才开始用胶彩作画。尽管手上使用的是具悠久历史的传统媒材,但叶仁焜的创作从来就不是墨守成规的描摩,他曾说,自学习水墨画之初,即常常使用复合媒... 继续 -
陈彧凡
2015年10月31日 - 12月6日 台北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于2015年10月31日下午3点于台北亚洲艺术中心二馆举行“陈彧凡”同名个展开幕式,是中国艺术家陈彧凡在台湾的第一次个展,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2月6日。 陈彧凡的作品围绕着视觉的结构与意念的强度,并借由物与空间的集与散,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实践。作品由点和线组成的平面,面与物构成空间,再以迭加与重复行... 继续 -
胡为一
2015年9月19日 - 10月24日 台北 胡为一”首次台湾个展 重新定义观看的方式 A+ Contemporary 荣幸地宣布,我们即将于2015年9月19日下午3点于台北亚洲艺术中心二馆举行“胡为一”同名个展开幕式,介绍新生代艺术家胡为一。 胡为一,1990年出生于上海,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2015年“华宇青年奖”获奖者。这个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奖项设立,意味着&... 继续 -
不是影像
2015年6月20日 - 8月16日 台北 「不是影像」,继不是绘画后的亚洲艺术中心第二个关注现今中国当代艺术变化的展览。 不是系列,恰恰不是在谈当代艺术的是或不是,而是呈现一种面貌╱一种观点╱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形式。现今的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快速地发生变化,不是系列体现了这种变化,记录了正在发生的状态。 自1989年计算机发明以后,艺术实践上链接了电子速度迅速扩展,所有的新材料都进入了艺术。8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一直惯于处在虚空间中认识世界﹐... 继续 -
不是绘画─关于绘画边界的探索
2015年1月31日 - 3月29日 台北 艺术家 | 陈彧凡、董大为、李姝睿、李易纹、马树青 本展聚集五位各具风格及备受国际瞩目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陈彧凡、董大为、李姝睿、李易纹和马树青,展览旨在探讨「绘画」在当代语汇中的各种可能性,将绘画延伸和再阐释,「绘画」不单纯是「绘画」,但也是「绘画」,也许是突破二维空间的载体、亦或是方法论的转变,挑战观看的姿态、推展绘画的界线。 「不是绘画,这个「不是」恰又回归到语言意义上的「是」,引申出无数推及... 继续 -
复调的诗学—杨识宏个展
2014年10月25日 - 12月7日 台北 杨识宏,最重要的华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之一,1947年出生,1979年移居美国。2014年亚洲艺术中心年度大展《复调的诗学-杨识宏个展》于台北一馆与二馆空间举办,分别以「时光刻痕」、「当代视域」呈现他不同时期的创作轨迹。 台北一馆∕时光刻痕 「时光刻痕」搜集杨识宏70、80、90年代的早期重要作品,包含他年轻时的摄影,这些老照片捕捉了著名艺术大师的身影,更特别呈现他80年代踏入纽约这个都市丛林所开... 继续 -
迷墙—应天齐个展
2014年7月19日 - 8月17日 台北 应天齐:三次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 应天齐于2011、2012、2013年连续进入艺术最高殿堂「威尼斯双年展」,获得好评。此次展览展出近期15件作品,包含扬名威尼斯的【世纪遗痕】系列与最新创作【遭遇蒙德里安】系列。近年来熟悉应天齐的人多是关注其【世纪遗痕】系列油画,无论哪个系列,应天齐总是对古建筑、对「墙」有研究的兴趣,因而将本展览定名为《迷墙》。 .沿着墙,从《西递村》走到《世纪遗痕》、《... 继续 -
即体成形—郑重宾与他的水墨媒介
2014年4月5日 - 5月4日 台北 2012年,美国德州的莱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 为了庆祝学校满100周年,特别邀请美国一位以空间和光线为创作素材的当代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B.1943),创作 Twilight Epiphany。其建筑与自然光线的运动相呼应,根据自然光的变化在屋顶上投射不同色彩的人工灯光,而透过天花板上的天窗望向天际,蓝天白云也恍惚成为一幅镶在窗框上的画。 特瑞... 继续 -
华人艺术纪—李真文献展
2013年12月28日 - 2月28日 台北 备受瞩目的华人艺术家李真,近来频繁于全球曝光,2013年于巴黎凡登广场展出广场历年来最大型雕塑个展,备受国际媒体关注,近来又成为Discovery频道所拍摄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为世界呈现艺术创作背后的华人新力量。为了让台湾的艺文爱好者更了解艺术家李真崛起的背后故事,2013年12月28日起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特别举办《华人艺术纪》-李真文献展,现场汇集专业摄影师吴钰山快门下的李真创作过程与国际大展,... 继续 -
乘物 · 游心—董小蕙 2013 新作个展
2013年12月21日 - 2014年1月26日 台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 紫色的花∕盛开∕苦楝树∕嫩叶的颜色∕静了下来 (平井二郎) 雨罕下的∕这个山麓∕樟树的嫩叶∕每摇一次就闻到∕隐约的香味(尾崎孝子) 「紫色的花」、「樟树的嫩叶」、「隐约的香味」,俳句中的「季语」总是蕴含着一种人们对于幼时记忆或心灵故乡的一种怀... 继续 -
观幻—潘信华个展
2013年10月19日 - 11月17日 台北 传统语汇再生的疏离与趣味:《观幻》─ 台湾代表性当代水墨艺术家潘信华新作个展 水墨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东亚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文人绘画的代表。然而,随着20世纪末的「全球化」趋势,艺术家不断探寻水墨画如何向现代嬗变。当代水墨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融合的当代艺术表现语言,涉及的层面除了媒材和形式以外,还背负了文化身份与民族认同的情感,是近两年艺术界关注的焦点,重要的美术机构... 继续 -
智慧失能—廖堉安个展
2013年8月3日 - 9月1日 台北 廖堉安,1979年出生于台北,2002年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毕业,2003年仍是研究所一年级学生的他,即以三幅《鸟人》自画像一鸣惊人夺得台北美术奖首奖,获得学术界一致好评,不盲目跟随装置艺术的潮流持续以绘画为创作手法的坚持早已宣示了他将开创一条和同世代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道路。2005年毕业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造型艺术研究所,在学期间已举办过数场个展:2003年的《自以为是…》于台北新乐... 继续 -
梦境边缘—高行健个展
2013年6月29日 - 7月28日 台北 本展展出十六件新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以 “ 画家 ” 身分,用水墨创作告诉我们,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赣州,集小说家、剧作家、画家、摄影师、电影及戏剧导演之身分于一身。2000年获得百年以来第一次颁给华人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华人世界为之喧腾。瑞典科学院对高行健作如下评价:「具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 继续 -
宇宙洪荒—郑丽云个展
2013年3月2日 - 3月31日 台北 旅美艺术家郑丽云,1959年生于台湾台北,1994年获纽约州立大学艺术创作硕士,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合约画家、文化大使,其作品展于世界各国的美国大使馆,其中三件作品已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永久典藏。本展展现郑丽云近年的十几幅油画新作,其取材自水、土、风、火等四大元素的创作,捕捉自然界的各种色相和意象,带领观者投身广袤的宇宙大气,感受其中的骚动与自由。 作为艺术家,郑丽云最了解艺术的本质是混乱的,但其实这是一... 继续 -
无限—毛栗子个展
2013年1月12日 - 2月6日 台北 毛栗子,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七、八十年代中国星星画会的领衔人物,他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引领中国画坛脱离文化革命僵化的符号、走上自由绘画之路。毛栗子巡回个展精选近年重要创作,甫结束中正纪念堂的个展,旋即至下一站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大直二馆展开「无限:毛栗子巡回个展」。本展展现毛栗子近年的十几幅新作,他在绘画上表现得无拘无束,在偶然与自然、过程和结果相遇时保持其连贯性和完整性,并巧妙把握住了颜料在画... 继续 -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统览 · 微观"—庄喆个展
2012年12月15日 - 2013年1月6日 台北 庄喆,1934年生于北平,父亲为已故书法家、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庄喆对书画艺术的才情来自家学渊源,师大艺术系毕业后加入「五月画会」,开始推动「中国文人画传统」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结合。今天,台湾绘画之所以呈现你我所见的当代风貌,庄吉吉彼时所领军的现代化运动,功不可没,同时他也是继旅法的赵无极、朱德群之后,华人抽象艺术界中重要的一员。 一直以来,庄喆强调自己作品中的绘画表现性,他以「抽象」... 继续 -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开幕首展》心境—杨识宏个展
2012年11月3日 - 12月9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Asia Art Center)成立至今30年,为台湾经营最久的画廊之一,除位于台北建国南路的本馆外,2007于大陆北京798艺术园区设置旗舰馆,2010年于新加坡设立办事处,2012年年底,更于台北大直成立二馆,首展为抽象表现主义重要的台湾艺术家杨识宏《心境》个展,展出艺术家2012最新作品。 杨识宏身为台湾中生代艺术界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于八十年代即活跃于国际艺坛,至今创作不懈... 继续 -
凝视的脸庞—韩永旭(汉永旭)2011台北个展
2011年8月20日 - 9月18日 台北 画中的陌生人远目望我 我回望 驻足在这一点,画中人登时变成了我—彷若镜面 我对韩永旭(汉永旭)作品的第一印象是画中人物相当奇异,但栩栩如生。这些人物是透过锐利地刮抓金属表面精心制作而成;他们掺混着距离感与熟悉感,但形貌鲜明,凝视着观者、似乎也认同观者。汉永旭的独特创作方式是在金属上制造出重复的刮痕,随之在此肌理上上色或脱色,人物形象在他的巧手制作中极接近真实。 韩永旭(汉永旭)在平面构... 继续 -
Everytime When I Look Around—2010年日韩群展
2010年6月26日 - 7月17日 台北 藝術家 小林浩、尹鍾錫、金東囿、金俊、朴善基、崔台勳 日本和韩国知名艺术家小林浩、尹钟锡、金东囿、金俊、朴善基、崔台勋从生活中常见的图像、符号、家具及玩具中探索存在的意义,并做出对外在环境的省思。2010年6月,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展出上述艺术家的绘画、装置雕塑、数字摄影作品,在看似平凡无奇的台北初夏上演一首首令人惊艳的狂想曲。 小林浩(Hiroshi Kobayashi) 画中的玩偶融合了日本艺... 继续 -
光与影—高行健2010年绘画新作展
2010年4月16日 - 5月16日 台北 2010年的初春,一阵艺文暖潮即将润泽宝岛。高行健,华人世界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四月将亲自到访台湾,在应邀文学盛会【21世纪华文文学高峰会议】的同时,于台北亚洲艺术中心举行2010年绘画新作展【光与影】。距离上次在台湾举办画展,已有两年的时间,甫于伦敦欢度七十大寿的高行健,达观天下的人生体悟萌生出独特的哲学,而多元的艺术背景、曲折的人文历练,也酝酿出作品对人生、空间和宇宙所体悟出的深邃奥义及哲... 继续 -
室内下大雨—萧筑方2010个展
2010年3月13日 - 4月11日 台北 “室内下大雨”是捷克小说家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的一则极短篇作品,作品里人物处身于大雨不断的屋里,水位不停的上涨,桌椅漂浮于水面,即使撑了伞,雨点仍不停的打在头顶。卡夫卡用超现实的手法描述恐惧、不安、无奈又束手无策的心境。作品个人风格明显的年轻艺术家 – 萧筑方,2010年于亚洲艺术中心展开的个展,同样的以超现实的人物描绘不确定的... 继续 -
郭振昌2009个展 : 2008年前后—浮 · 动 ·
2009年3月28日 - 4月26日 台北 郭振昌于一九四九年出生在台湾鹿港,自八零年代始以强悍霸气的线条书写讥讽古今人物对照,犀利地揭露台湾当下社政纷扰与文化现象,发展出个人独特的辨证观点。他惯用的厚重鲜艳黑色带状线描、华丽驳杂的拼贴重迭造像、源于台湾民情的传统神话与风俗民情,集结成一幕幕极具视觉张力的缤纷台湾。而在画布的单一平面中,郭振昌压缩了古今的时空距离,并置中外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周游在多重时空文化的无限可能,调和出崭新的艺术语汇。... 继续 -
和而不同 : 19位两岸艺术灵魂的相容
2008年7月19日 - 8月10日 台北 艺术家 曹静萍、陈刚、陈流、方亦秀、管勇、郭文、李涛、刘滨、杨波、赵一浅、陈怡洁、邱建仁、邱昭财、郑诗隽、陈浚豪、廖堉安、曾伟豪、曾怡馨、吴东龙 至圣先师孔子曾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亦即每个人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随波逐流,也允许他人的自主权。虽言「不同」,但求如君子般地和谐共处。万事万物各有特点,个人意识也因人而异,世界正因如此而生气勃勃,精彩万分。这些不同的事物互济互克,相切相磋,世... 继续 -
黄钢2008最新个展 : 北京记忆
2008年6月14日 - 2020年7月6日 台北 中国当代艺术家黄钢1961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并于1991年获硕士学位。他使用前所未有、独具风格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迄今已成功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关注和高度评价。他的作品从不满足于平面的视觉层次,反以厚重的推迭技法呈现丰厚的内在逻辑,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特点,即是作品中使用大量的西藏木刻佛经印版、手抄佛经,或牦牛皮箱、中国传统大漆等素材,将它们解构再建构,重新堆砌于画面... 继续 -
龙跃天境—杨英风个展
2007年12月15日 - 12月30日 台北 继续 -
尹朝阳—台北日记个展
2007年11月17日 - 12月9日 台北 绘画和雕塑衍生的视觉文化自使就具有记录的功能,记录人们经历的见闻。源于客观世界的物体,既是创作元素,也是描绘主题,透过艺术家视觉语汇的叙述被重新赋予意义。 然而,时间,这个抽象的、无形的概念能成为视觉表现的主体吗? 空气与时间等现象,虽然无法透过视觉直接辨识,却能靠观察周围的现象证实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如同空气是无形的,但空气流动形成风,因此得知空气的动态。时间同样,人们犹如空气中的尘埃与它同步向前... 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