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杭春晖个展

2018年12月8日 - 2019年1月27日 台北

杭春晖与亚洲艺术中心长期合作下,其作品曾在众多美术馆、艺博会展出,此次首度在台北举行个展,由麦书菲博士(Dr. Sophie McIntyre) 策划,展出杭春晖最新作品20件,并由策展人麦书菲、艺术家杭春晖和姚瑞中举行讲座─「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

 

策展人麦书菲博士于2013年自澳洲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学院,亦为独立策展人;艺术家杭春晖于2011年自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现居北京。尽管两人文化与教育背景各异,但杭春晖的艺术实践与麦书菲博士的学术研究不谋而合,均挑战你我对中国艺术的预设立场与刻板印象,本展汇聚两人观点,并在当代艺术脉络中,突显中国文化及哲学的艺术表达形式。

 

「齐物」一词源自道家,语出庄子《齐物论》内篇,为道家哲学的核心原则,如文中所言「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认为真实是由矛盾观点建构而成,主张世事正面与否端视观者而定。相对真实概念亦常见于各种艺术讨论,例如形与物、虚与实、东与西的对比,均属二元关系。杭春晖新作「珍珠」、「被形式遮蔽的信息」、「无界」、「透明色」中,创造矛盾观看方式,藉由形与物的模糊界线,探究物质与空间的相互关系。

 

杭春晖曾接受西方抽象与东方水墨训练,2005年以降的早期作品深受巴洛克风格影响,擅用宗教象征与光影描绘,多年来以「错视画法」见长;自2013年后,他不再追求纯粹具象的艺术表现,转而探究再现与抽象之间的视觉二元,例如在「被形式遮蔽的信息」之中,质疑视觉能力是否可信,乍看之下,作品貌似逼真书籍,近看却发现只是几何图形。 「无界」解析形式的局限,拒绝以画框做为限缩艺术想像的边界,当画框成为描绘主题,解构后的范围创造主客之间模糊关系。 「透明色」中刻意将揭露的现成物与其超真实的画作旁并置,以视觉对比呼应虚实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