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相—皮肤:关根伸夫个展

2019年1月12日 - 3月3日 台北

「空相—皮肤:关根伸夫个展」精选关根伸夫2016年的创作及精选手稿共20件(组),作品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一馆展出。

 

始于1968-70年间的「物派」是日本战后现代艺术极具象征意义的团体,寻找属于亚洲特有的形式,实践东方哲学的思维以及对于当时西方文化的质疑;「物派」系由本展艺术家关根伸夫,与日韩多位艺术家共同创始。1942年出生于埼玉县的关根伸夫,于1968年自多摩美术大学油画系毕业,同年即投入概念性的创作:「位相—大地」,此作及关根伸夫的理念开启了新的艺术型态—「以具象呈现意识形态」且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亚洲区日后的大地、装置、极简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本次亚洲艺术中心展出关根伸夫最新系列「空相-皮肤」,其中更展出关根伸夫精选手稿,手稿的展示除了能拉近与艺术家的距离,了解艺术家于创作过程的思维,更为展览的脉络增加了完整性。半世纪以来,其创作理念皆立基于「物派」之脉络,同时亦受禅宗哲学启发。他将拓扑学(位相几何学)的理论结合艺术实验,探讨物事「形变质不变」的状态,以此思维延伸,当立体位相扩张至极限即成平面,故关根伸夫认为绘画是薄膜型态的雕塑,从不同角度给出各种多元观感,以及如何影响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本系列作品由三个角度推展和实践「物派」的理念与精神;首先可从作品皱褶所产生的物理性,明确地展现物派的「实体」与「非想象」;接着进一步的呈现(皱褶)受放均衡的物理法则—自然而平衡;最后他透过画布上明显与隐微的皱纹、折痕、凹凸,展现拓扑空间薄膜浪潮,探究物理定律中的膨胀、收缩、平衡,若说未来宇宙无垠的空间有收缩的可能(尽管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它正在迅速扩张),「空相-皮肤」画布的可塑性记录着艺术家创作时身体拉力与张力,如同宏大世界的缩影──每个皱纹与折痕恰如宇宙中的一花一世界。

 

关根伸夫早在1970年即以「空相」系列代表日本参加第35届威尼斯双年展,「空相—黑」于1978-79年间巡回德国、丹麦、荷兰、挪威;他近年的重要展览包括大阪国立美术馆「Reconsidering Mono-ha」(2005)、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Century City」(2001);公共机构收藏包括东京原美术馆、丰田市美术馆、川越市立美术馆、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韩国果川市国立现代美术馆、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挪威Henie OnstadKunstsen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