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勤与陈琦两位艺术家都生于六朝古都“南京”。金陵的烟水和阅经沧桑的土地孕育了沈勤和陈琦抒发历史和人文幽情的文人气质。两人相交四十余年,在艺术道路上惺惺相惜。沈勤精于水墨,陈琦尤擅水印木刻,依托不同的媒介,他们二人沉浸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研习探索,并自成体系。沈勤的绘画空寂澄明、清静无为、简约中蕴含一种江南文化的内在性,同时营造了空灵出世的诗性空间;陈琦的水印木刻形式语言单纯而丰富,宁静而富于激情,艺术品格纯正,具有丰沛的文化内涵。
“片石山房——沈勤 • 陈琦作品展”是继2015年“沈勤、陈琦作品展”(北京),2016年“沈勤、陈琦:零度”(台北)之后,二人再度携手于亚洲艺术中心举办的双个展。展出两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近三十件。其中《片石山房》为沈勤迄今为止创作的最大尺幅水墨画作;而陈琦近期的水墨作品将在此次展览中首次集中展示。此次展览缘起两位艺术家于2020年5月游历扬州园林“片石山房”的感怀之作。“片石山房”为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园中的叠石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可谓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独峰耸翠、秀映清池的叠山呈现出章法非凡的气度,有感于此,两位艺术家当即相约以“片石山房”为题进行创作,同时举办展览以此致敬石涛。
本次展览由亚洲艺术中心特别邀请国际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PLAT ASIA总裁郑东贤先生为展览空间设计。郑东贤作为杰出的在华韩国建筑设计师,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建筑大奖。他持续实践当代东方建筑,传承东方自然观、建筑观、文化观。依据亚洲艺术中心的展厅构造,以曲折、延展的空间结构呈现二位艺术家的“对话”,在两个矩形的空间中搭建的黑色圆形场域,营造出浸入式的整体氛围。曲折延展、明暗交错的观看路径,高低错落的空间布局,恍若置身园林,带给观者全新的审美体验与思考空间。
沈勤是“85美术新潮”时期水墨革新派的代表。园林、山水是贯穿沈勤不同创作阶段的重要母题。一枝高洁的莲荷,一泓清透的池水,于山水园林间,流露出沈勤独有的精神气质。本次展览展出多件沈勤近期创作的青绿山水《片石山房》、《青绿园林》等,有别于传统的“式笔青绿”、“意笔青绿”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沈勤的青绿山水没有被浮华的形式遮蔽,而是从内心出发,表达自我的生命状态。朦胧深浅的墨色与简约的线条虚实相应,形成对比,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水墨空间。同时得益于设计方面的经历,其作品亦如黑白电影剧照般,渲染光影的变化,富有静谧空灵的意境,引人深思。
从明式家具、古琴,到荷花梦蝶,再到水、时间简谱,及至当下的动植物、园林,在陈琦的作品中总存在着具体物象中的超现实观念。虽题材各异,但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微妙的变量、缜密的错版,于不同的维度间试图捕捉和演绎“时间”与“生命”的痕迹。无论是水印木刻、水墨还是数字艺术,陈琦的创作皆游刃于其间。本次展览尚属首次集中展示多件陈琦最新的水墨绘画创作,如《何园》、《月镜新磨》、《如梦令》等。其中以“片石山房”命名的巨幅水墨画为最。环顾于展厅弧形展墙间的巨作,清代大画家石涛的叠石孤本,似已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回荡在现实时空。《无限极》、《玲珑塔》、《何来》、《菱角山》等水印木刻作品营造了更加鲜活的园林意趣。陈琦作为中国水印木刻的代表人物,一方面探索、推动水印木刻在当今社会发展、变革,另一方面投身于美术教育事业,在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方法和理论上矢志不渝。
沈勤与陈琦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内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虽然风格迥异,然而他们又不约而同的探索着传统文化与当代语境的关系。这与亚洲艺术中心所倡导的“东方美学”理念相契合,即立足于传统,融合东西方美学精髓的当代性转换。沈勤一直将“回到宋代的山水画里”作为艺术最高理想,通过水墨建构一个接近宋画的隐逸世界。陈琦则将水印木刻的当代转换作为使命,以水墨、数字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新的视觉图像,使其在当下重获生机。他们二人各自的坚持和思索在“片石山房”中予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