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与不解:人性逆袭另类诡辩──李真个展

2025年10月18日 - 2026年2月8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荣幸宣布,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2026年2月8日举办艺术家李真的个展“迷思与不解:人性逆袭另类诡辩”,本次展览涵盖其2012年至2017年间持续发展且众多尚未发表的“凡夫系列”,以及创作于2025年的新作“天文系列”。展题“迷思与不解”遂由这两个创作系列并陈而来:前者爬梳李真个人创作脉络上重要的节点,及2023年“大气神游之现相篇”之后重新探问前期“凡夫”的本质,后者则以不可释读的符号触动书写和绘画的模糊边界,两者展出于亚洲艺术中心(台北)的A展厅及C展厅,交错成一场传统美学与社会性的当代思辩。

 

“凡夫系列”在李真的艺术中占有关键位置,其概念甚可追溯至1999年首次个展的作品“蝴蝶王国”,该作夸张的身形与多变的手势,在极具力度的表象下隐含社会的批判与谕示,成为李真艺术的基础。相较于持续发展的“大气神游系列”那既重又轻的墨黑雕塑,是“寻找精神空间”的逍遥途径,而“凡夫”则是以龟裂的泥土和童稚的躯体,构成沉重而深刻的人性寓言。透过火烧、搥打与修补,经历时间的养成,使泥土的裂痕成为存有的印记,他认为“土”有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它沉默无声且长存,并无差别地滋养万物;在其雕塑过程中泥土更是不可或缺,李真说:“以往在雕塑的过程中使用泥土,我总觉得它还没有结束,找不到一个‘活着’的理由,直到‘凡夫’系列……。”他令泥土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用以讲述生命本身即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这个系列揭示执着、冷漠、语言暴力与错位的亲密关系,迫使观者直视人性的重量,展览特别呈现多件2012年未曾公开的作品,与近期“现相篇”那“优雅中的矛盾”的关联、呼应,显示“凡夫”在李真创作脉络中始终具有深层的意义。

 

另一方面,全新的“天文系列”则开启了另类的思考路径,李真将草书笔势抽离语意,生成“似字非字”的抽象图像,形同完全不可解的“天书”;这些作品保留书写的流动感,有如某种术文、灵咒,拒绝既有的语言秩序,使文字失去原本的功能,转化为纯粹的符号与造型,李真的歧异乱法无非是自创一格,令观者陷入混沌不清的阅读情境中。李真认为,早期的中文字在脱离象形文字时,就已带有抽象的因子,从刻、写、笔、墨、诗词到百家法帖,千年来书法已从单纯的功能升华为精神美学之极致,然而他不就:“但如果我不从书法呢?那一切或就回归东方文符原初的抽象艺术,仅就感受笔径行气间的自由,以及意识中情绪的快乐!『此时对艺术家而言,文辞语意已然不再重要,画中“不是字、不识字,亦不释字”,文字的形式异化,成为现象,让一切更加虚妄不明,如同某种讯号或符码,将观者置于无法释读的错乱状态。在信息泛滥而口述与AI书写已然日常的时代,“天文系列”隐喻同文语言、思维失效及符号反叛的张力,藉以展开一场观看或阅读的另类辩证。

 

“迷思与不解:人性逆袭另类诡辩”意欲指向的,是李真如何透过艺术响应生命心性的重量与符号形式的诘问。“凡夫系列”在多年后重现,使那些以泥土塑造的寓言在今日再与观者对话,承现我们欲望与矛盾始终未曾远离;“天文系列”则开启对语言、符号的重新探索,将书写引向绘画的抽象状态,迫使观者回到最原初的视觉感受,及隐藏于集体形式中的荒谬。展览将两个系列并置,既是对过往的回望,也是新方向的深探,李真藉此使过去与当下、可解与不可解,藉此影射人性价值与理想的利用,交织成一次充满天人交战似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