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正式代理杨英风(1926–1997)以来,亚洲艺术中心持续透过展览与研究推广其创作脉络,呈现这位台湾战后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意义。继去年以铜雕为主轴的个展「山魂」,2025年的个展「观象」将聚焦于艺术家晚年重要的媒材转向——不锈钢雕塑。极简的抽象语汇、镜面反射材质、圆融动态的空间结构,展现艺术家所提出的「景观雕塑」(Lifescape Sculpture)理念,体现杨英风对雕塑、自然与精神三者关系的高度整合。
展名「观象」,意在呼应东方哲思中观看与意象之间的生成关系,引导观者走入雕塑所映照的内外空间,重新思索物质与意念、观看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杨英风自1980年代初期起逐步由石材与铜雕转向不锈钢创作,藉由镜面材质对环境与人影的映照,消解了雕塑本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边界。他曾言:「我的作品开始放大到去创造一个大环境,去关心一个大空间的问题。」不锈钢雕塑正是这种创作思想的具体实践。
作为展览主视觉的《天下为公》,形体挺拔简洁,表面经由镜面打磨,反射出观者自身与四周环境,体现艺术家对公共精神的凝练诠释。在作品本体之外,一个「可进入的空间」悄然生成——因镜面反射与观看行为所构成的感知场域;这种由观看而生的延伸,正是观象的所在。《厚生》作为艺术家晚年最具气势之作之一,雕塑本体犹如一座金属构筑的山岳,转折向上、内部中空,象征生命力的回旋与涌动,亦隐含厚德载物的儒家涵义。另一件巨作《凤凰来仪(四)》,则以飞翔之势构成大范围的动态张力,在镜面折射之中,凤的身影与天光共舞,成为艺术家集东方祥瑞象征与现代动态于一体的代表作;凤凰作为其创作生涯的重要意象,也在此作中展现新的飞跃。
展览「观象」共展出八件不锈钢作品,皆完成于1980至1990年代,为艺术家创作思想的圆熟阶段。此时期的雕塑已然超越物质与造型的追求,进入形而上的辩证场域,藉由简洁的形式与镜面空间,引导观者参与观看、反思、乃至与作品共处。从视觉上的感官经验,进而触及心理层面的回响,最终引向对存在关系的哲学思索。「观象」,既是注视与沉思,也是置身其中、与之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