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腾远个展—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2025年2月15日 - 4月6日 台北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将于 2025 年 2 月 15 日至 4 月 6 日举办张腾远首次在亚洲艺术中心的个展「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展名源自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同名经典著作,该书探讨了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失误行为」,张腾远以此为灵感,将长期创作的「鹦鹉人」角色融入其中,共展出二十八件绘画、雕塑和动画装置等作品,考察当代社会中集体意识的形成,以及人类在虚拟与现实间的游移状态。

 

以绘画作品《神秘事件的开始》揭开序幕,描绘了不明原因引发的集体漂浮现象,这样的超现实的场景,实为当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我们的意识不断被社群媒体与网络世界重塑,彷佛陷入一场难以清醒的「梦中梦」,当代人以为自己能在虚拟与现实间自由切换,但或许只是在多重梦境中游荡,并甘之如饴。在本次展览中,张腾远也借鉴电影《星战毁灭者》(Mars Attacks!),如两件一组的绘画作品《Earth Attacks! 鹦鹉川普》和《Earth Attacks! 鹦鹉贺锦丽》便延伸于此,鹦鹉人化身为当代政治人物的形象,呈现出文化符号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透过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张腾远挑战观众对权力与集体意识的认知,并剖析流行文化如何影响人类的世界观。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似乎都成为了这场大型文化催眠实验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传递着这些共同的想象与信念。

 

在独立展间的动画装置作品《梦境验光》,反映了当代人身处现实与虚拟的多重层次间漂浮不定的迷离状态。在现实中,我们的躯体虽能自由移动,却始终受制于理性;在梦中,尽管肉身被困于床榻之间,想象却能翱翔天际,无所不能。张腾远将漂浮的状态视为对当代生活的深刻反思,进而邀请观众思考,当漂浮成为常态,这样的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我们该思考的或许不是「如何着地」,而是「为何选择飘浮」或是「如何继续飘浮」。作品像渐进式的镜片般,不急于给出答案,创造一个开放的思考平台。也许你正置身第三层梦境中,如同戴上最后一片验光镜片,得以看见前所未见的景象。在这里,每一片镜片都提供了观看世界的崭新视角,每一次的聚焦与失焦都是探索的过程,或许在清晰与模糊之间的摆荡,正是理解这个世界最美妙的方式。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不仅幽默地揭示了文化符号对人类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亦深入观察当代社会中的集体行为与心理状态,张腾远的作品将观众引入一个奇想的世界,反思当前的文化现象,并重新思考人类面对现实与虚拟边界模糊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