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人—陈熹个展

2018年3月24日 - 5月13日 上海

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荣幸地宣布,我们将在 3 月 23 日开启陈熹个展“理想的人”,这是艺术家于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举行的第二次个展。此展延伸以往的创作逻辑,以及他对于绘画理论、几何规则与空间构造的关注,陈熹惯于将个人经验与情感隐藏其创作架构中,借由虚构的故事和有趣的叙述格式透露他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反思。展览将持续至 5 月 13 日。

 

“理想的人”将呈现艺术家近两年的动画与绘画创作,其中片长 79 分钟的动画“步行指南”为此次个展的核心之作,陈熹一如既往地以最极端的剧情渲染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人生。当中多重的角色与故事线看似相距甚远,却因彼此前仆后继的积压存在而得以以步行的速度徐徐展开一个连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事件都会在单独角色的生命周期之外聚拢,没有角色能俯视纵观。所有角色无可避免的,常常独自面对各自所(被)选的日程与经历生命的无常,而庞大的、无法撼动的标准化系统却始终默默共生于所有选择之间。片子会在紧张的剧情间隙安排几段长时间的第三人称步行,此时观者有时间化身局外,归纳之前观察到的每段情节。值得注意的是,角色身上累积的伤口(damage)不会复原,暗示着“它们”身处于现实而非虚拟游戏中。

 

“一般绘画”与“单层绘画”系列,则代表陈熹两种不同的对待绘画的方式,不论是抽象线条还是图案堆栈,无不遵循艺术家别具一格的绘画观;在一般绘画系列中,陈熹将不相干的生物注入深刻的回忆与情绪,使用强烈的对比色堆叠于画布上,却不因彼此的冲突而互相消耗;而在单层绘画系列中,陈熹则将其注意力放在颜料的精确使用上,仅用单层的颜料一遍绘成复杂的画面,并不再进行颜料的重复叠加,从而探索一种简单与节约的绘画手法。

 

陈熹铺设多重角色与细节于各种创作媒介,作品的偏激表征侧面反映了人的样貌与状态,而多数人都能够在心里想象“理想的人”是什么样的以及与之的差距,在这个连续的表面上,此次的展出的作品皆与主题“理想的人”有关。按艺术家陈熹的说法,之所以选这么大一个题目,是为了让观众远离这个题目,我们只是恰巧都在这里而已,请问我一个更好的问题…

 

关于艺术家

陈熹 1985 年生于武汉,2008 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12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及生活于北京。个展包括:“理想的人”(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8)(即将展出)、“∞”(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6)、“野生受”(A307,北京,2015)。群展包括:“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单元”(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18)、“接近美好世界”(凯尚画廊,纽约,2017)、“朋友圈+:文化馆线上艺术计划展”(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上海馆,上海,2017)、 “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2017)、“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光映现场单元-数据,算法和超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2017) 、“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 新电影和当代艺术”(Gaîté Lyrique,巴黎,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柏林,2017) 、“使我行动”(chi K11 美术馆,上海,2016)、“崇高客体”(星空间,北京,2015)、“模型演进”(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5)、“讴歌生命”(星空间,北京,2015)、“第二届CAFAM未来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真相部II:再造界域”(博而励画廊,北京,2014)、“上海艺术设计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3)、“不存在的真实”(前波画廊,北京,2013)、“龙的时间“(劳玛美术馆,劳玛,芬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