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主持
彭锋、熊宜敬、殷双喜
艺术家
庄喆、李锡奇、尚扬、王怀庆、杨识宏、苏笑柏、毛栗子、叶永青、夏小万、谭平、李真、张方白、李磊
历史的进程总会有些必然的现象,而其之于美术的范畴便为美术史,有别于其他知识学科,美术史更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展现。在上个世纪,人类经过了几次轰轰烈烈地全球化交流,一锅东西文化的大熔炉已经逐渐开始加温,而如今甚至已达沸腾,使我们不得不从前辈艺术家们的手中接下这个炙热的问题:中国在西化的冲击下应当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亚洲艺术中心继2008年举办的“新东方精神I -沉积”展览后,累积了两年的增长,2010年再度以相同的热诚推出“新东方精神II-承启”,网罗了来自两岸与海外,并且集中在1930-60年代之间的代表性艺术家,将带来空间与时间上纵横交错的多方观察面向,以激发观者的思考。深具东方儒者人文关怀的尚扬,将风景事物看成生命的活体堆迭于大笔触的挥洒中;王怀庆对中国传统家具、诗文或建筑构的深厚感情解构于其精炼的画面中;苏笑柏运用漆与麻、藤的胶合,赋予抽象绘画浓厚的东方质感;夏小万对绘画的反思使其跳脱主体的外在摹写,以中国山水多点透视法来表现时间与空间的层次感;坚持传统、历史、中国本位的李锡奇,从中国书法与楚文化的漆器中找到创作的力量来源;前卫艺术的先驱叶永青,导入中国水墨画的虚空于花鸟画中;星星画会发起人毛栗子,作品游走于虚实之间如同阴与阳的对位;庄吉吉以抽象变形提升笔触的简约,来呈现对中国山水的认识;强调与自然合谐共处的杨识宏,融合水墨笔法及西画着重之色彩及光线于作品中;谭平从自由绘画中汲取精神融合于中国书法时间概念,超越了东西方二元对立;张方白的鹰?男人体和塔表达出东方韵味中的雄性意志;涉略佛学、道家经典的李真,从传统佛像雕塑省思生命意义;李磊试图以哲学性思考寻找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与艺术关系的答案。这些艺术家由于对艺术本质与目标的坚守,而非刻意地强硬揉合中西,才能真正创造出文化融合后的新气象。此次展览期待能引起大家对艺术更为深层的思考,并进而寻求攸关艺术的真正核心及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