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的脸庞—韩永旭(汉永旭)2011台北个展

2011年8月20日 - 9月18日 台北

画中的陌生人远目望我


我回望


驻足在这一点,画中人登时变成了我—彷若镜面


我对韩永旭(汉永旭)作品的第一印象是画中人物相当奇异,但栩栩如生。这些人物是透过锐利地刮抓金属表面精心制作而成;他们掺混着距离感与熟悉感,但形貌鲜明,凝视着观者、似乎也认同观者。汉永旭的独特创作方式是在金属上制造出重复的刮痕,随之在此肌理上上色或脱色,人物形象在他的巧手制作中极接近真实。


韩永旭(汉永旭)在平面构成以及对象描绘技巧上的发展已然成熟,透过锐利而流畅的铅笔线条在金属表面的刮划笔触,制造出极具动态感的卷发和皱缩纹路鲜明的皮肤质感,随着观者的移动而从不同角度闪现不同面貌,然而,画中人物的目光却恒常固定不动地凝视观者。画中人物与观者似乎可以互视方并理解对方,观者即使转过身,可能还感受到那锐利的目光。


艺术品是一种再现,尤其细致工笔制作的艺术品往往无法描绘出对象的内在力量。相反地,作为再现的艺术品越是与原对象相似,便越无法捕捉原对象的意涵;艺术家为了超越「再现」,最终其作品常转型为表现主义或抽象绘画。我们可说现代至当代艺术已然是个实验场域,艺术家一直在尝试是否能够以某种艺术形式超越可见之物,而超写实绘画形式的肇发,便可说是艺术家企图透过描绘可见之物而超越可见之物。绘画是要捕捉对象的意涵。汉永旭的作品便是尝试超越个体的多元性,带着极具穿透力的观察之眼而碰触全体人类的普遍性。我们可以说,其画中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是源于他高超的技艺及对创作的戮力为之,此外,也来自于我们对生命的崇高感受。


然而,你可能批评韩永旭(汉永旭)只着重技巧。回顾2000年中的艺术市场,当时超写实绘画当道,特别是年轻艺术家似乎以此一艺术形式响应了新兴消费阶级的需求。我们或许将韩永旭(汉永旭)置放在这样的主流中来理解,但细看他笔下的这些脸庞,你将发现他不只拥有技巧,他的艺术实则有如生命的良药,是一种对人类的爱。


韩永旭(汉永旭)作品与十七世纪朝鲜王朝的杰出画家杜徐允(Do-Seo Yoon)的自画像,给我同等的惊艳。两人作品中人物的眼神相仿,似乎都落在地平线他方的某个地点,同时又回聚往自己的内心,深邃的眼眸彷佛在沉思生命,尤其老人双眼的线条甚至可穿透我们的心智,表达出超越再现的内在力量,然,这些作品却是透过再现,使得内在力量的表达成为可能。


他的“垂死之绿”中奥许维兹集中营里犹太人死亡的脸、空洞的眼神、紧抓藩篱的手,深深刻入我的心版,使我不住激动。我认为他实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性格,而此一内在气质正是其作品所由之处。我期盼他在艺术的漫漫长路上能继续前行,让他的艺术在更多人的生命中创发更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