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曹静萍、陈刚、陈流、方亦秀、管勇、郭文、李涛、刘滨、杨波、赵一浅、陈怡洁、邱建仁、邱昭财、郑诗隽、陈浚豪、廖堉安、曾伟豪、曾怡馨、吴东龙

 

至圣先师孔子曾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亦即每个人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随波逐流,也允许他人的自主权。虽言「不同」,但求如君子般地和谐共处。万事万物各有特点,个人意识也因人而异,世界正因如此而生气勃勃,精彩万分。这些不同的事物互济互克,相切相磋,世界正因如此得以存在与发展,向前演进,生生不息,这正是「和而不同」的最大表现。

 

若论及中国与台湾的当代艺术发展,两岸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各自发展出独特的面貌。在中国当代艺术部份,不论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政治波普」到「玩世现实」,或是90年代中期兴起的「艳俗艺术」到「青春残酷」,或是近几年盛行于年轻一代的「卡通漫画」风格等,这些中国艺术家不同型态的创作,都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每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较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台湾新生代艺术家经过长时间的自我探索,除了融入生长背景和自身经验外,并透过因特网获取广泛全球信息,注入其创作语汇中,从透过造型、色彩形塑独特的卡漫图像到探索城市灵魂的科技录像艺术,从多重拼贴、整合互动的装置作品到贴近生活观察的行为艺术,藉由多元且前卫的媒材表现,尝试表现出个体对当下生活的内在体验,多面向呈现出台湾当代艺术的另类样态,可谓台湾新生代艺术家的特色。

 

在两岸多重精采的艺术风格的当下,亚洲艺术中心于2008年举办《和而不同 – 19位两岸艺术灵魂的兼容》提供一个观察两岸新生代艺术家创作的机会。本次联展由这个世代的两岸创作者中,抽样选取出了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艺术家为代表,创作风格结合了「新互动行为」、「不妥协艺术」、「复合性灵表现」等新当代艺术表征。展览除了是一场结合两岸艺术的联展之外,也具体呈现了新生代艺术家创作上的多重面向及他们创作的异同处。且让我们透过两岸年轻人的「当下」,来想象未来几十年后的「当代」面貌。世界本非一元,艺术也应该是多元。诚如「君子和而不同」,这些艺术家虽然创作观点有所不同,但能够认同及包容彼此的差异,朝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勇敢向前,并同时也能如君子般和谐共处,为当今多元艺术面貌时代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