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清澈 · 湛静有光—2024董小蕙老院子与静物系列个展

2024年11月16日 - 2025年1月19日 北京

“平淡清澈 · 湛静有光——2024董小蕙‘老院子’与‘静物’系列个展”于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1月19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举办。本次展览为董小蕙继 2017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主厅《老院子·韶光·年华》后的首次个人展览,也是继 2013年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乘物·游心》之后于北京举办的首次个人展览。

 

展出作品时间跨度自2006 年迄今,呈现画家最具代表性的“老院子”与“静物”作品系列,涵盖“黑桌”、“白桌”、“写生”、“抽象”,以及“水彩”等各系列风格,共20余件作品,不但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表现元素,也竖立了一种崭新形式的新静物风格。

 

“静物画一直是我喜爱的主题,虽然它常被视为一种寻常而无创意的画类。我由静观而提笔描绘,由描绘而有了作品;所以,静物画可以说是我静观的副产物。观照静物,同时也观照自我,观照一种存在——静物的存在、桌子的存在、背景的存在、观者与客体的对应存在。它们是独立的,也是关系的。东方的静物画,‘静’者是人;画完一件静物,等于独处一段静观,心底得到极大的宁静。”

                                                                                                                                                   ——董小蕙2010仲春于台北

 

董小蕙早年专注于西方印象派画风研究,90年代初曾多次赴欧洲游历创作,静物画和风景写生都成为她创作核心的恒久主题。画风由注重光影变化与亮丽色彩的印象派风格,逐渐转向到内含东方静观美学的独特画风形式。董小蕙在老院子生活中,始终描绘着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以及屋宇一隅的景观日常,自然流露的心境形成画家本人的绘画语言,呈现出一种平静而触动人心的力量。画家执着于自家庭院居所的题材,将平凡的主题转化为一种诗性的空间,并在反复提炼中赋予了高远的文化意涵,静物画也成为画家心灵意境之所在。

 

西方绘画的画风理念可说是奠基了董小蕙对于外在物象形式的风格掌握,而道家思惟的美感意境则形成了董小蕙创作的主要精神内涵。她赴欧洲游历创作之前,曾潜心于老庄思想的美学意义研究,并写成《庄子思想的美学意义》专书,此一经历形成了她未来创作的核心主轴,也是她能够消化印象派风格,并在创作中实践自我的关键。由此,董小蕙的绘画始终保持着静谧单纯的自然生机,而庭院中各自生长的植物花草,则隔绝了现代世界的尘嚣,予人安身立命的心灵疗愈,也是中国道家隐逸文化的现代诠释。

 

“老院子”风格系列之产生,系缘于画家对昔日岁月静好的生活情感,由于时代变迁与城市更新,老院子最终只能存在于心灵的印记中。因此,艺术家意图将记忆中的美好意象,极尽所能地保存下来。1995年夏天,艺术家放弃了以往外出写生,以及远赴海外取经的创作经验,而第一次以自身居所为主题,画下了午后院子的大树和阳光。自此画家在心境与创作风格上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她逐渐脱离西方印象派表现外在光影色彩的视觉意象,而转向于东方道家静观思维的美感意境。这些风格上的转变,都存在于画家此后二十余年间,老院子各风格系列的表现中,也建构了画家庞大的绘画风格体系。

 

“老院子”风格系列一方面是画家个人心灵向往的情感记忆,另一方面又是一页时代印记的文化记录。此外,画家在中西融合的意境上也达到了不可小觑的高度,原因是她由消化西方印象派开始,而逐渐转进于中国美感意境之呈现,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融合,并非牵强附会的拼凑;而画面中平面性的造型特质,以及随性滴流的自动技法,又衔接了西方现代艺术风格的影响。就此而言,画家于中西融合的表现上,可谓达到了无缝接轨的效果。

 

本次展出的数件静物作品,最能识别画家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特色,平面性的造型背反了立体感的透视画法,但仍具有三度空间感的视觉意象;而大块桌面与花卉器物的对比,强化了画面的表现张力,也远离印象派的描写风格,这意味着画家在创作上的思考和成长。

 

静物系列以桌面构成画面主体,应用大笔刷出木纹的肌理质感,技法简洁有力并具写实性。黑桌沈静古典,白桌明快浪漫,花卉、杯盘、书本等器物的描绘,都具有气韵生动的真实感,相互配置均衡而和谐。背景则以西方抽象技法的偶然效果,营造出光影明暗递变的简化空间,也是道家虚静意境的流露,呈现了清新、典雅、单纯以及简朴的特殊风格。

 

展出的四件水彩画充分掌握瞬间视觉意象的水彩特性,也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用笔趣味,《丽日杜鹃》与《静日蔷薇》二作明快妍丽,而二件老院子《廊前欲雨》及《晨间花圃》则浓郁沈静,都赋予画面清新生动的氛围感受,体现着“静观”的主题意涵。

 

2010年的《老院-扶疏》以全景写生的概念,画出老院子真实原始的样貌,植物自然生长,分布略带野趣,描绘用笔有如国画的笔法,而非印象派的笔触,显现宁静而朴拙的家居氛围。

 

2014年的《河滨散记-微风I-II》,是画家在河滨散步所记录的实景意象,画家以半抽象的风格表现微风、光影,以及摇曳的风姿,呈现生机盎然的韵致,也具有一种清新淡逸的气质。

 

此次展览有大小二套联屏组件,是画家自创之画面组构形式,源于中国书画常见之对联,以及书画联屏之启发,形成对称之美感视觉形式。2021年《老院子-快乐花圃I -II》组件可视为系《老院-扶疏》全景写生之局部提炼,省略简化的植物造型,趋向于抽象性的表现效果。院落中随兴生长的花木,自然有致而带有拙趣,表现出生命蓬勃的快乐氛围。

 

2023 年的《老院子- 金色年华》则是这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的(联屏)作品。制作大画对画家而言是最艰难的挑战,大尺幅画作并不是将小画放大即可,主要是结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创作能力与气魄格局,不是落于大而无当的空洞,就是局部填塞的琐碎,因此画大画至难,艺界历来能绘制大画者屈指可数,遑论女性画家。董小蕙的绘画创作一方面具有女性艺术家的抒情细致,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画面力度,且擅于制作尺幅硕大的画作,是艺坛少见的特例。

 

作品《老院子- 金色年华》以对称式的双拼结构,取法中式月见门的造型,隐喻着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画出院落中各种花木生长的盎然生意,呈现了自然间的韵律和谐,并带出一种音乐感的连续呼应效果。这种家居生活中的宁静院落景象,伴随着四季变化的自然运行,虽然外界时移世变,但老院子中的平淡天真,使岁月静好的生活意象成为永恒,也意味着人生最值得珍惜的金色年华。

 

董小蕙数十年来艺术创作不变初心,始终致力于自性心灵的生活感受,这使她自外于当代艺术风潮的激情表现,不但保持了单纯抒情的美感意境,也贴近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内涵。画家笔下的花草植物似乎已经超脱于时空,成为一个时代记忆的文化载体。具象与抽象、平面与立体、现代与古典,以及东西方美学差异的本质,这一切看似矛盾对立的因素卻形成毫无扞格的融合,为董小蕙的作品建构了一种极其特殊的艺术风格。艺术家从未刻意融合中西绘画, 她笔下所创造的一切都来源于自身对生活的体悟、感知与思考。

 

画家远赴欧洲研习印象派绘画、返回家乡后经历人世变迁、目睹旧时事物的消逝,所有生命瞬间的各种情感此刻都汇集在老院子这一意象中。老院子彷佛是艺术家创造的一个存于世外的庇护之所,超越了符号层面的意义而成为静观的自我本身,从而构建出一种纯粹与诗性的意境,也是画家心之向往的生命原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