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熹出生于1985年,创作以绘画与动画实验性地解构、剖析、重组社会价值观。动画是种无极限的叙事手法,撇开学术与哲学化的制式窠臼,身处其中有如对既有体制的逃避,能够自在地陶醉、迷失于真实与虚幻交织的乐园中。本次展览以无限大“∞”为概念,将作品间交互作用作为布展的组织形式,反映出陈熹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特殊行为。计算机由建模至生成动画往往需要数十小时运算,其中产生的空闲时间往往被挪用于其它作品绘制,同时创作多件作品的奇特习惯与癖好,组成错综复杂的时间轴线,使得作品之间的关系如同“∞”符号上相互反应、影响的两个圈圈,扭扯出无限大的鬼马幻境。
本次展出作品中截取、剪辑过于泛滥的主流元素,以故事完美地包装、解释人类社会,虚拟的数字世界反映出现实的矛盾与吊诡。若是观者被这些看似符合逻辑,实际上却是编造窜改的理论说服,真实世界是否也受其歪斜、扭曲?一个个以类似低级趣味创造的“伪道理”,用调侃的方式揭露疯狂的社会文明,描述蜉蝣般人类生命的起源与历史,以批判性思维清晰地自我审辩,造成观者认知上的不和谐。
关于艺术家
陈熹1985年出生于中国武汉,2008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系本科,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硕士。现于北京生活及工作。个展包括“∞”(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6)、“野生受”(A307,北京,2015)、“家的知觉”(如家酒店细管胡同店,北京,2014)、“陈熹近作展”(华东师范大学美术馆,上海,2009)。群展包括“单性知识”(沪申画廊,上海,2016)、“模型演进”(A+ Contemporary 亚洲当代艺术空间,上海,2015)、“Absurd Utopias-Cine City ”(Brighton Film Festival,布莱顿,2015)、“讴歌生命”(星空间,北京,2015)、“真相部II:再造界域”(博而励画廊,北京,2014)、“亚洲不安之旅2014”(星空间,北京,2014)、“上海艺术设计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3)、“不存在的真实”(前波画廊,北京,2013)、“龙的时间”(劳玛美术馆,劳玛,芬兰,2012)、“风向—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莫斯科现代艺术美术馆,莫斯科,2012)、阿肯色州立大学交流展”(阿肯色州立大学美术馆,琼斯伯勒,2011)、“图案—漩涡—遭遇”(空间站,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