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奇 LEE Shichi 台湾, 1938-2019

李锡奇 1959 年开始参加国际性大展,并多次获得国际性艺术大奖。是一位嗅觉灵敏的艺术家,深具生活性,且善于运用这禀赋,故经常被称为画坛变调鸟。

 

李锡奇的现代绘画艺术有两个重要的出发点:一是来自民间和传统民族因素的潜在影响:一是来自西方的现代艺术的显在吸引。由金门的乡土出发而交错在中国历史沧桑中的文化领悟,构成了李锡奇毕生绘画的宏大背景。而在台湾开放的艺术氛围中成长的历程又提供给了李锡奇对现代艺术多元选择的可能。综观体验这般背景与艺术人文资源,李锡奇有别台湾本岛的美学概念,让其艺术创作发挥出一阵独特出众的气息。从最初的“失落的阿房宫”、“落寞的秦淮河”、经过“月之祭”系列、“大书法”系列、“后本位”、“浮生十帖”及“本位·新发”的漆画系列,李锡奇一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自己归属于民族本位的艺术独创性。越来越专注来自民间和传统的形而下的艺术语言 (形式、媒介),和越来越强烈感悟到形而上的现代精神,把李锡奇的现代化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艺术观念的本位,可以有多重内涵和解释。但对李锡奇来说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本位,传统的本位。而这种本位的坚持,并非是政治性语言的本位,而是对生长在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的环境里,所坚持之文化传统的记忆与错置变位的本位思考。从1990年前后开始漆创作,无论是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匾额、门联符号,进而到七巧板式的排列,或以错位、变置、再组合的手法,将抽象符号再拆解,重新赋予它的多变性与想像力。都试图达到一种对比与惊讶,用富于传统的材料与造型色调等民俗印象,转化成个人的创作记号。这些漆画组合的创作,乃在于将七零年代李锡奇所创造的书法画艺术,作了一次精神面的延伸和风格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