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庄喆、朱铭、许东荣、叶子奇、董小蕙、李真、萧其珩、Howard Fonda、Charlotte Keates
尊荣贵宾预展
10.23 (四) 12:00 – 21:00
贵宾预展
10.23 (四) 15:00 – 21:00
10.24 (五) 11:00 – 14:00
公众开放
10.24 (五) 14:00 – 19:00
10.25 (六) 11:00 – 19:00
10.26 (日) 11:00 – 19:00
10.27 (一) 11:00 – 18:00
亚洲艺术中心将于2025年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于"画廊集锦"展位 D01 展出九位国内外艺术家,包含庄喆 ( 台湾、美国,1934- ) 、朱铭 ( 台湾,1938-2023 )、许东荣 ( 台湾,1947- ) 、叶子奇 ( 台湾、美国,1957- ) 、董小蕙 ( 台湾,1962- )、李真 ( 台湾,1963-)、Howard Fonda ( 美国,1974- ) 、Charlotte Keates ( 英国,1990- )、萧其珩 ( 台湾,1991- )。除此之外,亚洲艺术中心亦持续与画廊协会及原住民族文化发展中心合作,参与本届"原住民族艺术特区"于展位S01的媒合展出,策展人徐文瑞以"生存韧性的艺术"为题,推出五位艺术家包含希巨.苏飞(Siki Sufin,1966-)、涂南峰(Laluyu Vodu,1964-)、安圣惠(Eleng Luluan,1968-)、米类.玛法琉(Milay Mavaliw,1962-)、宜德思.卢信(Idas Losin,1976-)。五位艺术家的作品,从木雕、编织到绘画,呈现出原住民族艺术在当代语境中所展现的多元面貌与创新实践,体现"生存韧性"所代表的生命力与文化延续。
于"画廊集锦"D01 的主展位,李真"大气神游"系列重要作品《清风云露》充满着神仙和诗人的浪漫情怀,并曾在法国巴黎凡登广场(Place Vendôme)展出,其雕塑形态自若惬意,云朵竟如此轻巧飘然,让人赏心悦目。亚洲艺术中心亦于画廊同步推出李真个展"迷思与不解:人性逆袭另类诡辩";朱铭的"人间系列─芭蕾"则细腻地展现人间姿态的优雅与力度;庄喆的绘画根植于抽象,并拓展出东方书法的哲学结构图像;许东荣的雕塑专注于材料的实验与形式的逻辑推演;叶子奇则藉由卵彩技法,深入表达自然景观中的光影流变与精神宁静;董小蕙的油画和水彩,通过抽象符号性的视觉语言,构建东西交融的内在世界。这些作为现代与当代桥梁的艺术家,共同响应20世纪以来东西方艺术交流的深层脉络,展现出异中有同的艺术语言与东方精神的当代表述。 此外,萧其珩、Howard Fonda,以及 Charlotte Keates,他们的创作深植于当代语境,并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从环境生态到个人经验的感知转化,作品在形式与观点上皆展现强烈自主性,同时藉由共同的当代性命题,建立起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艺术对话。三位艺术家目前亦参与亚洲艺术中心与朱铭美术馆合作之"心象/外相:国际当代绘画特展",于朱铭美术馆展出。值得一提的是,Charlotte Keates 近期受邀于伦敦新庞德街的爱马仕旗舰店展出空间装置,获得佳评。其作品在场域意识与叙事美学之间展现出独特的空间诗性,亦延续其绘画中对空间叙事的探索与凝视。
另一方面,于展位S01的"原住民艺术特展区",展题"生存韧性的艺术"聚焦当代原住民族艺术家如何在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中,展现面对殖民创伤、文化流失与现代处境的坚韧创造力。展出的五位艺术家中,阿美族的希巨.苏飞以木雕承载部落神话与历史记忆,关怀族群在殖民与战争下的经验,作品展现对故乡与身份的深刻反思;排湾族的涂南峰以精致的木雕图腾呈现礼刀与祭仪连杯,延续文化阶序与信仰内涵,使传统器物在当代转化为文化象征;鲁凯族的安圣惠(峨冷.鲁鲁安)以编织与装置探索文化记忆、环境失衡与女性身份的命题,交织着个人经验与族群课题;卑南族的米类.玛法琉则以独特的"织画"风格重构传统图腾,在神话、人、自然间传递文化延续与生命韧性的力量;太鲁阁/泰雅族的宜德思.卢信则从部落文化养分出发,以绘画建构自我与族群的当代形象。她善于转化传统符号为绘画语言,并藉由「跳岛」计划串连太平洋岛屿,开展跨文化的对话,使作品展现兼具在地深度与全球视野的力量。展题「生存韧性的艺术」,意味着这些艺术家不仅代表着原住民族经历苦厄历史破茧而出的新生命,同时他们的作品本身也是诉说这些曲折幽微故事的力量。
本届为亚洲艺术中心连续第二年参与"原住民族艺术特区"的媒合展出,藉由与"画廊集锦"双展位的串联,希冀拓展艺术在多元文化脉络中的对话可能。除了延续我们长年对亚洲现当代艺术的深耕与策展实践,亦展现出如何于多重文化脉络中,凝炼形式语汇、推进当代命题,交织出穿越地域、世代与历史记忆的视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