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斐列兹首尔艺术博览会 | FRIEZE MASTERS | 台湾战后现代主义艺术先驱: 展位 M05

韩国首尔 COEX 会议中心 C&D 厅 | 서울 삼성동 COEX, Halls C&D, 2025年9月3日 - 9月6日 

台湾战后现代主义艺术先驱


展位 | M05 Frieze Masters
艺术家 | 杨英风、朱为白、朱铭
日期 | 2025.09.03-06

 

VIP预览
2025.09.03 (三) 11:00 - 19:00
2025.09.04 (四) 11:00 - 15:00

 

开放时间
2025.09.04 (四) 15:00 - 19:00
2025.09.05 (五) 11:00 - 19:00
2025.09.06 (六) 11:00 - 19:00

 

亚洲艺术中心长期投入于推广战后现代艺术,且很荣幸于世界顶尖的斐列兹首尔艺术博览会Frieze Masters展区呈现三位台湾战后艺术的代表人物-杨英风(Yuyu YANG, 1926–1997)、朱为白(CHU Weibor, 1929–2018)与朱铭(JU Ming, 1938–2023)之重要作品。本画廊与三位艺术家长年维系紧密合作关系,并早在正式签署代理合约之前,便已展开持续性的交流与研究。透过长期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亚洲艺术中心致力于将其创作置于台湾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宏观脉络之中。

 

此次展览亮点包括杨英风富含诗意的'书法系列'中极为珍稀的铜雕''梅花鹿''、朱为白从未曝光的布面画作''滚滚思潮'';以及朱铭国际知名的'太极系列'雕塑作品。

 
朱铭''太极系列''中镂刻的线条,其技术渊源可追溯至杨英风作品''太鲁阁峡谷''与''梦之塔''中使用的手法,两者皆以雕刻保丽龙模型后翻铸为铜所制成,这些媒材亦为两位艺术家所偏好。小尺幅的''太极拱门''雕塑,以细腻且富节奏感的造型,呈现两位对打姿态的太极人物转化为和谐对称的拱形结构。''滚滚思潮''则透过朱为白对织物的熟稔操控,打破平面作品的限制、创造出浮雕般的立体肌理与结构。其于''动''与''传承 II''中所采用之水墨与剪纸技法,亦与杨英风'书法系列'中的''梅花鹿''形成诗性呼应,线条灵动流畅,传承自中国古代文人艺术的审美精神。

  
本次展出作品的创作年份自1962年起,当时正值台湾前卫艺术运动高峰期,包括杨英风与朱为白分别所属的五月画会与东方画会,一直延续至1998年朱铭发展'太极拱门系列'之成熟阶段,时间跨度近四十年。三位艺术家作品共同勾勒出台湾艺术史中的关键轨迹,一段不仅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语汇,同时积极主张本土文化表述的创造性时期。他们的在艺术史上所留下的轨迹至今仍深刻影响并启发当代艺术实践。

 

 

杨英风 (1926-1997)
字呦呦,一生创作二千五百余件跨领域作品,包括1970年于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代表作'凤凰来仪'景观雕塑,获殊荣无数,是台湾战后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影响艺术家包含闻名国际的朱铭。

 
杨英风对大自然的喜爱,源自幼时生长于钟灵毓秀的宜兰,日日与山水为伍,使他在泥塑及剪纸中蒙发了热爱艺术之芽。在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系的求学历程,以及义大利旅居三年的经验,反而使杨英风体认到东、西文化及美学的差异,舍西方科技及物质的过度使用与发展,而渐渐地领悟中国哲思追求人类 ( 微观 ) 与自然环境 ( 宏观 ) 交融、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之哲理。

 
他的艺术创作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美化自然、保护自然,并融于大众的生活。正如同他的字'呦呦'取自''诗经.小雅.鹿鸣'',觅得甘泉的野鹿发声呦呦,乎朋引伴共引清流,杨英风以奉献、赞颂的精神,期望塑造超越时空的文化永恒意象。

 

朱为白 (1929-2018)
启发于空间主义创始人封塔那(Lucio Fontana 1899-1968),朱为白长期投入对空间主义的探索、透过刀剪线缝手艺营造空间感,以划破画布的方式,创造出虚实交错的空间而进一步呈现艺术家对生命的感悟。朱为白最广为人知的布料操作技巧,打破平面限制,使画面呈现浮雕般的立体效果;而他在纸上作品中所开创的水墨剪纸技法,则呼应了古中国文人艺术中线条流动的美学精神。

 
展览纪录包括1971年于美国加州史丹佛大学举办的个展,以及2005年台北市立美术馆的'朱为白回顾展';另曾参与1969–1970年'第十一届现代版画展'及'第十二届现代版画展'、1974与1979年英国的'第四届英国国际版画双年展'与'第六届英国国际版画双年展';1981年于台湾省立美术馆(今国立台湾美术馆)举行的'东方·五月二十五周年联展';1996年上海美术馆主办之'台北现代艺术交流展',以及2024年由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五月与东方-台湾现代艺术运动的萌发'特展。

 

朱铭(1938-2023)
朱铭为华语艺术界举足轻重之雕塑家,其作品蕴含深厚人文关怀,风格刚劲有力、凿痕明确,展现出强烈的形体张力与精神内涵,自1970年代起即引发艺坛高度关注,并于当时重探与复兴本土文化的文化运动浪潮中,成为极具象征意义之艺术代表。

 
1997年朱铭成为华人世界第一位在法国凡登广场举办展览的艺术家,象征其国际艺术声望,已达巅峰。此后,朱铭于1999年在卢森堡、比利时布鲁塞尔,2003年在德国柏林都有重要展览,并有作品被当地收藏。2006年、2010年两度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览,2014年在香港艺术馆举办'刻画人间─朱铭雕塑大展',横跨欧、亚各国的丰富展览经历,代表着一位艺术家永不懈怠的努力与坚持。

 
1987年开始,朱铭逐步落实他'种活艺术种子'的梦想,从无到有,从荒地变桃花源,在台湾金山创建了一座美术馆。1999年,朱铭倾注一生积蓄和十二年漫长辛劳的美术馆正式开幕。'朱铭美术馆'成为他最大的一件作品,亦代表着艺术家对社会最大的付出与回馈。

 

 

斐列兹精选 |

https://www.frieze.com/article/standout-masters-galleries-frieze-seoul-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