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马里斯.贝塞亚、米歇尔.布雷德、莊喆、董小蕙、霍华.方达、卡特琳娜.亚内奇科娃.沃许、李真、吕绍瑜、伊诞.巴瓦瓦隆、塩田千春、莱恩・施耐德、亚当・帕克・史密斯、雷克斯・斯奥斯维克、杰克・伍德伊凡斯、盖.雅奈、杨识宏
尊荣贵宾预展
10.21 (四) 12:00–21:00
贵宾预展
10.21 (四) 15:00–21:00
10.22 (五) 11:00–14:00
公众开放
10.22 (五) 14:00–19:00
10.23 (六) 11:00–19:00
10.24 (日) 11:00–19:00
10.25 (一) 11:00–18:00
亚洲艺术中心在2021年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的F01展区,带来16位艺术家,我们将展位分成3个策展主轴区块:一是由艺术家李真透过平面与雕塑作品并陈,探讨艺术家对社会、哲学的思考,以及人生步入中程后面对生命状态改变的省思。二是国际艺术家区块,是亚洲筹备已久迈入国际艺坛的长期计划,透过近年来对国际艺坛的关注,我们深切感受到国际化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因此特规画展出欧美当代艺术正广受瞩目的新生代及中生代艺术家作品。第三则是华人艺术家区块,呈现多年来亚洲长期关注的面向。
1950年代战后,抽象表现主义瞬时成为全球主流,艺术重镇自巴黎转移至纽约之际,艺术的前卫性在往后20年内伴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倏忽递嬗,而亚洲艺坛也试图在此波艺术新浪潮中积极做出回应;尽管如此,亚洲地区各处仍在战后的解殖运动中拼凑文化的砾石,冷战局势下,先进国家的强势文化又令各地的艺术生态产生不小的顿挫。
经过战后东西方文化密切的交流积累,「新东方精神」蔚为一帖解方,然而,新东方精神并不只是单纯在表现文化差异的艺术风格,亦非一味追求西方语汇而形塑成的另类符码,它更是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在当代的艺术边界上突破,借以寻觅在此之外的面貌。
然而,如同禅学伴随着观念艺术自西方回返东方一般,自古至今,源于文化的内观自省本是不可或缺的美学方法,尤其在全球化图像快速更迭的视野下,全球艺术风格互相渗透,重复的形式与题材令当代艺术的价值渐趋难辨,使真正具备文化底蕴的创作渐趋稀罕,而源于东方的精神则为当代艺术提供美学上的另类出口,推演出多元而独具特征的艺术面貌。
自身的文化底蕴如何在现代艺术的形式中展现,并在异地的艺术语言中寻求自我与他者的认同,是许多旅居海外艺术家终其一生的命题。藉由前卫形式探究自身文化的过程中,升华而出的独特语汇。在资讯渐趋同质化的当代,彰显在地文化生命特质的表现方式已成为基础课题,艺术的创造终究会回到时代环境作用于其中的影响。
时代精神的再现一直是艺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命题,也是亚洲艺术中心永续经营的核心理念,以此检视每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与影响,指出在其脉络光谱中的位置,以此更全面性地建构亚洲艺术中心的脉络版图与艺术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