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位 C12 2023年5月11日 - 5月14日藝術家 丁雄泉、莊喆、朱銘、李真、楊識宏、龎均、Alejandro Acosta、Carlo D’Anselmi、Freya Douglas-Morris、Florence Hutchings、Crystal Lupa ( 呂紹瑜 )、Kayla Mattes、Guy Yanai 貴賓預展 05.11 (四) 14:00 – 17:00 開幕之夜 05.11 (四) 17:00 – 20:00 公眾開放...繼續 -
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位 D01 2022年10月20日 - 10月24日藝術家 亞歷山大.阿科斯塔、喬治.賽林、莊喆、夏洛特.基茨、塩田千春、董小蕙、佛羅倫斯.哈欽斯、葉山禎治、朱銘、卡特琳娜.亞內奇科娃.沃許、李真、凱菈.麥茨、伊誕.巴瓦瓦隆、雷克斯.邵斯維克、喬瑟夫.威爾森、山口歷、楊識宏、艾蒂安.查克 尊榮貴賓預展 10.20 (四) 12:00–21:00 貴賓預展 10.20(四) 15:00–21:00 10.21(五) 11:00–14:00 公眾開放 10.21(五) 14:00–19:00 10.22(六) 11:00–19:00 10.23(日) 11:00–19:00 10.24(一) 11:00–18:00 亞洲藝術中心參與2022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畫廊集錦的D01展位帶來18位國內外頂尖藝術家,展覽將劃分為至少兩個概念軸線,其中之一,以莊喆(1934-)、朱銘(1938-)、楊識宏(1947-)、董小蕙(1962-)與李真(1963-)作為一個錨點,展現亞洲藝術中心40年來一以貫之的新東方美學之課題。 令人矚目的是,本次的展出將匯集多件朱銘的「太極系列─太極拱門」的石雕作品,自2000年以來創作的「太極拱門」,汲取了「太極」的形意特徵,並愈臻化境。「拱門」雖名為拱門,但實自雙人推手的太極拳招式演化而來,並更比「太極」抽象,且富動感;剛柔相濟的線條、粗細有致的幾何切面,對稱但不均衡的形態,塑造出穩重而又空靈的空間。 另一方面,莊喆長期致力於藝術創作與抽象理論的思索,其抽象山水繪畫以書法的線形結構入畫,將中國水墨以形寫神之精神融入抽象,藉以重構中國畫的定義。而楊識宏則繼承1950年代以波洛克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之觀念與風格,從90年代開始逐步趨於抽象化,近年更隨興之所至、航行在心靈的每個層次進行自動書寫,將他所受到的影響、感受、幻覺、夢境全然釋放。而董小蕙「老院子」系列油畫,將出自院落週遭的所見景物,經過進一步的提煉後,透過造型上的省略、簡化等抽離過程,最後則分解成符號性或點、線、面的抽象結構元素。同時,李真則透過藝術進行個人的「精神療傷」,在俗世中尋找樂土,在作品中創造靈性空間,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暗喻世事,希望觀者能察覺其中的精神元素。 第二個區塊,展呈亞洲籌備已久、邁入全球藝壇的長期計劃,由於近年來對國際藝壇的關注,深切感受到國際化是一個雙向的深化交流,因此特規劃展出歐美以及台灣當代藝術正受矚目的新生代與中生代藝術家作品,如國際藝術家亞歷山大.阿科斯塔(Alejandro Acosta, 1991-)、喬治.賽林(Giorgio Ermes Celin, 1986-)、夏洛特.基茨(Charlotte Keates, 1990-)、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繼續 -
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位 F01 2021年10月21日 - 10月25日藝術家 馬里斯.貝塞亞、米歇爾.布雷德、莊喆、董小蕙、霍華.方達、卡特琳娜.亞內奇科娃.沃許、李真、呂紹瑜、伊誕.巴瓦瓦隆、塩田千春、萊恩・施耐德、亞當・帕克・史密斯、雷克斯・斯奧斯維克、傑克・伍德伊凡斯、蓋.雅奈、楊識宏 尊榮貴賓預展 10.21 (四) 12:00–21:00 貴賓預展 10.21 (四) 15:00–21:00 10.22 (五) 11:00–14:00 公眾開放 10.22 (五) 14:00–19:00 10.23 (六) 11:00–19:00 10.24 (日) 11:00–19:00 10.25 (一)...繼續 -
2020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位 C06 2020年10月21日 - 10月26日藝術家 李真、楊識宏、董小蕙、李再鈐、管偉邦、王攀元、小清水漸、松谷武判、班.艾德蒙斯及馬里斯.貝塞亞 尊榮貴賓預展 Oct. 22, 2020 (Thur) 12:00–21:00 貴賓預展 Oct. 22, 2020 (Thur) 15:00–21:00 Oct. 23, 2020 (Fri) 11:00–14:00 公眾開放 Oct. 23, 2020 (Fri) 14:00–19:00...繼續 -
2020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位 E02 2020年1月17日 - 1月19日藝術家 李真、楊識宏、董小蕙、關根伸夫、小清水漸、原口典之、法賈希迪、韓迪歐、烏米‧達赫蘭、洪祝安 貴賓預展 Jan 16, 2020 (Thur) 14:00 – 17:00 (憑邀請函入場) 開幕酒會 Jan 16, 2020 (Thur) 17:00 – 21:00 (憑邀請函/預售票入場) 公眾開放 Jan 17, 2020 (Fri)...繼續 -
2019 台北藝術博覽會
展位 F02 2019年10月17日 - 10月21日藝術家 李真、馮鍾睿、楊識宏、董小蕙、吉原治良、松谷武判、元永定正、關根伸夫、原口典之、小清水漸、阿凡迪 亞洲藝術中心在2019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F02展區,帶來11位藝術家,我們將展位分成3+1個區塊。「東方轉譯」是從最初經營的脈絡,作為呈現華人戰後藝術發展樣貌的展區;而近幾年,我們將版圖擴張,從華人到海外華人、東南亞及日本戰後藝術,致力進行推廣和研究;我們自2017年鍾泗濱百歲冥誕展,開啟了對東南亞戰後藝術家的發掘;本次「印尼戰後:阿凡迪」展出印尼表現主義巨擘阿凡迪,他以風景繪畫記錄各地的景觀與時事,更生動地詮釋人、地或宗教的「場域精神」;「物質與形式」,是自今年1月,我們辦了物派的關根伸夫個展「空相-皮膚」,而後又在5月舉辦後物派的原口典之個展,此三個展區,可謂是亞洲區戰後藝術發展的濃縮版,也可在戰後藝術的發展中,看到全球與區域間交融的關係,既開放又獨立的特質。最後,藝術家李真的展區以茶室的概念呈現「一種新東方精神:任真而境外」,展出最新平面作品「銀黑系列」等,及首次曝光的早期平面創作和雕塑〈普陀山〉。 任真而境外 在李真的平面創作中,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大部分,第一是源自於與雕塑本身有密切關係的原稿,如大氣神遊、天燧等系列;而另一部分是建立在李真早期創作脈絡中的平面作品之發展,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系列水墨卷軸的創作,如〈冰石〉、〈深潭光影〉等,亦呈現雕塑般山水;在畫面中類似於刻紋的細微線條(呈現在《普陀山》的底座),取代了傳統的山石皴法,展現出一種氣能流竄的自在。往後更有類似於山水、文字等怪異型態的作品,夾雜創作時的心緒,融入其中各自的趣味;再造一種新東方精神的抽象藝術語彙,任真而境外。 東方轉譯 在東方固有的文化底蘊,經過形式、媒材或語境的轉化,創造出「新東方」的藝術精神,就是此次「東方轉譯」的宗旨;亞洲藝術中心帶來五月畫會的馮鍾睿,受到戰後抽象表現主義風潮的影響,他運用東方元素佐以抽象繪畫表現,在戰後的台灣藝術發展中扮演新時代開端的角色。另外一位台灣的抽象巨擘楊識宏,繼承1950年代以波洛克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之觀念與風格,不再急於捕捉風雲詭譎的外部環境,轉而觀照自身的內在經驗。早期受到西方印象派影響的董小蕙,後受到老莊思想的啟發,開創了心靈意象的創作。 印尼戰後:阿凡迪 東南亞的戰後藝術可以兩個主軸分類,一是海外華人;另一則是原生於東南亞的藝術家。本次展出的印尼藝術家阿凡迪,以繪畫記錄他豐富的旅遊經歷,不僅描繪各地的景觀與時事,更生動地詮釋了的人物、地方風情,或所謂的「場域精神」;由於印尼在荷蘭殖民時期出現了一批20世紀西方藝術史學家,印尼當地藝術家因而有機會接受西方美學之薰陶,在當時印尼藝術中心「日惹」聚集了許多當紅藝術家,其創作多反映日常生活的現實或是對政治的批判。固然當時主流的藝術語彙為純粹的具象表達,然而卻有著少數幾位出生於此的藝術家,並不理會主流藝術的形式,投身於抽象藝術的探索,在印尼現代抽象藝術史上留下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物質與形式 本展區以類似於時間牆的方式呈現「具體派」與「物派」在日本戰後的關係;在日本現代藝術發展的歷程中,我們以二戰做一個斷點。戰前,日本自十八世紀中葉就開始明治維新,打著脫亞入歐的口號全盤西化,藝術發展自然也受到西方深化的影響。曾為戰前藝術團體「二科會」一員的吉原治良在1954年成立了具體派,在白髮一雄與元永定正等人的加入後,以「不模仿他人」為宗旨,試圖在日漸式微的日本藝術中,開創屬於日本的新風貌;於1963年加入的第二期成員松谷武判,在具體派解散後,開創出更為前衛,以原始材料的純粹繪畫表現,如「溪流系列」。在六〇年末,日本戰後另一個受到矚目的「物派」在關根伸夫、小清水漸等人的帶領下,也包括後期的原口典之在內,興起了一股「物」的藝術浪潮,視材料本身為主體,從物質中找尋某種意涵和語彙。總觀兩者,同樣在追求形式與材料的本質和物性,與同期間的西方藝術達到對等甚至相互影響的關係,又如接力般的將日本戰後藝術推向世界頂峰。繼續 -
2018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位 E08 2018年11月10日 - 11月11日藝術家 法賈希迪、馮鍾睿、關根伸夫、楊識宏、馬樹青、葉永青、沈勤、董小蕙、 李真、 管偉邦、 杭春暉 第六屆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於11 月8 日拉開帷幕。來自全球18 個國家及地區、30 個城市,共計103 家頂級畫廊,齊聚上海展覽中心,精心呈現國內外傑出的當代藝術作品。 亞洲藝術中心此次受邀參展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帶來畫廊合作代理的藝術家法賈希迪、馮鍾睿、關根伸夫、楊識宏、馬樹青、葉永青、沈勤、董小蕙、 李真、 管偉邦、 杭春暉的精彩作品。繼續 -
2018 台北藝術博覽會
展位 G03 2018年10月25日 - 10月29日藝術家 李真、關根伸夫、韓迪歐、載尼、楊識宏、高行健、董小蕙、洪祝安、姜吉安、杭春暉 我們很榮幸參與台北藝博會成立25周年的里程碑!亞洲藝術中心這次在展位G03展出三大主題:我們的展覽將特別規劃成三大主題:李真的「青煙」系列新作、戰後的亞洲抽象藝術對話、東方美學的當代語彙,以多元的藝術型態呈現亞洲現代至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 李真「青煙」系列新作 李真一向擅長運用材料特質產生語言,將冰冷的不鏽鋼溫潤化,又充滿奔騰的態勢,【青煙】的意象彷彿氣流澎湃日光浩瀚,斜陽萬金闃黑無垠,型態各異,顯然已將「雲」的流動物質開始寄養,獨具自由的性格。這些變化多端的煙氣雕塑,輾轉跌宕如蒼龍。山脈、水火、文字若奇石,瓊漿、花、枯木,及人形神獸…那般的千奇百怪,一場「光怪陸離」極度詭奇而自體繁殖。 戰後亞洲抽象藝術對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亞洲是政治社會動盪的時期,卻也是藝術新潮源源崛起的渾沌時代。面對陳舊的思想體系,各地的藝術家以現代視角審視自我的文化傳統,重新詮釋其中的核心理念。日本的物派創始人關根伸夫受於禪宗哲學的啟發,透過拓樸學的論述以思想實驗的形式探討物體的內在本質。印尼的韓迪歐和載尼的繪畫結合現代主義形式與當地人文風情,呈現出區域代表性的符號意象。 東方美學的當代詮釋 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以「意識流」描繪內心精神的楊識宏、亞洲藝術中心首次展出之新加坡藝術家洪祝安、持續專注描繪台灣獨有的「老院子」的董小蕙,以現成品繪畫著稱的姜吉安、12月即將於台北亞洲藝術中心舉辦個展的杭春暉,在這一個社會趨於同質的過程中,他們各具東西與古今融合策略之創作,極具地域特色,皆匯聚於亞洲藝術中心 G03 展位。繼續 -
2018 Art Shenzhen | 藝術深圳
展位 C16 2018年9月15日 - 9月17日藝術家 楊識宏、馬樹青、沈勤、葉永青、尹齊、董小蕙、沈克龍、陳琦、李真、姜吉安、管偉邦、杭春暉、卞青 貴賓預展 9/14 (五) 16:30 – 21:30 公眾開放 9/15 (六) 10:00 – 19:00 9/16 (日) 10:00 – 19:00 9/17 (一) 10:00 – 16:30 2018藝術深圳於2018年9月14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參展畫廊之一,亞洲藝術中心在此次博覽會中推出兩岸三地在創作上長期圍繞東方美學和中國文脈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並帶來畫廊代理的核心藝術家楊識宏、馬樹青、沈勤、葉永青、尹齊、董小蕙、沈克龍、陳琦、李真、姜吉安、管偉邦、杭春暉、卞青的優秀作品。繼續 -
2018 Art Beijing | 藝術北京博覽會
展位 A23 / 24 2018年4月30日 - 5月2日藝術家 馮鍾睿、楊識宏、馬樹青、葉永青、沈勤、董小蕙、尹齊、陳琦、李真、蔡小松、沈克龍、姜吉安、管偉邦、杭春暉、卞青 藏家預展 4/29 (15:00 – 22:00) 貴賓預展 4/29 (18:00 – 22:00) 公眾開放 4/30 – 5/1 (11:00 – 19:00) 公眾開放 4/30 – 5/2 (11:00 –...繼續 -
201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位 B02 2015年10月30日 - 11月2日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VIP預展已於10/28展開,亞洲藝術中心誠邀您蒞臨我們ART TAIPEI 201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B02展位。此次亞洲藝術中心不僅在致力推廣的「新東方精神」展區展出藝術家莊喆、高行健、管偉邦、李真、王天德、徐冰、楊識宏與葉仁焜的作品,我們也在B02展位為大家呈現A + Contemporary亞洲當代藝術空間策劃的當代藝術展區,展出藝術家張永達、陳彧凡、蔡澤濱、賀勳、胡為一、劉聰及林樅的作品。同時MIT新人特區M03展位展出台灣年輕藝術家陳佩歆個展。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