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展位 1A09

西岸國際會展中心(上海市龍耀路7號), 2025年11月13日 - 11月16日 

亞洲藝術中心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展位: 1A09


藝術家: 

陳琦
朱銘

李真

沈勤

王紹強

吳笛笛

楊黎明


時間: 

貴賓預展

2025年11月13日(四)13:00-19:00


公眾日
2025年11月14日(五)12:00-18:00

2025年11月15日(六)12:00-18:00

2025年11月16日(日)12:00-18:00


地點: 

上海市龍耀路7號,西岸國際會展中心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布將參加2025年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Westbund Art & Design),於展位1A09呈現七位藝術家——陳琦(1963-)、朱銘(1938-2023)、李真(1963-)、沈勤(1958-)、王紹強(1969-)、吳笛笛(1976-)、楊黎明(1975-)的重要作品。

 

 

 

陳琦(1963-),字巨川,1963年生於南京。陳琦以中國傳統繪畫的“水性”明晰了水印木刻的特殊氣質,在傳統藝術的當代轉換中逐步建構了東方自然哲學的自我表達方式,將“印”與“痕”的概念延伸到水墨、影像、數字空間等多個媒介之中,在實驗與探索版畫媒材邊界的同時追問其創作的核心價值。


陳琦曾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中華藝術宮、安徽省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湖北美術館等舉辦個展。公共收藏: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歐洲木版畫基金會、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日本福岡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蘇州博物館、深圳美術館、德基美術館等。

 

-


朱銘(1938-2023),出生於中國臺灣。朱銘的創作基本上圍繞著東方哲學的核心主題展開,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通過抽象與具象相結合的手法,他傳達了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宇宙秩序的敬畏。如其最具標誌性的《太極》系列創作,朱銘巧妙地運用了陰陽相生的概念,通過雕塑形態的對比與和諧,展現了宇宙間萬物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哲學思想。而《人間》系列采用了半抽象的手法來描繪世間百態,將人物造型進行了簡化和提煉,突出形態本質與內在動態,呈現既樸素又流暢的美感。

 

朱銘於1997年成為首位在巴黎旺多姆廣場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作品曾在香港藝術館及德國柏林、比利時布魯塞爾等地展出,公共收藏:英國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和美術館等。

 

-

 

李真(1963-),1963年生於中國臺灣。李真早期涉獵佛學道家等,在自由創作的精神中融入自我攝心之情感,吸收東方傳統氣韻與西方雕塑美學,更結合當代思維,使其作品不受單一傳統束縛,既重又輕的“墨黑”雕塑呈現出渾然天成的效果。李真透過藝術進行個人的“精神療傷”,在俗世中尋找樂土,在作品中創造靈性空間,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暗喻世事。

 

李真曾於威尼斯雙年展、美國弗萊伊美術館、法國旺多姆廣場新加坡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松美術館、震旦博物館等舉辦展覽。公共收藏:法國賽努奇博物館、震旦博物館、和美術館等。

 

-

 

沈勤(1958-),1958年生於江蘇南京,在“85美術思潮”期間以其水墨創作成為革新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構建出獨特的水墨空間,以輕薄、通透、空靈為特質,在飄渺與靜謐中捕捉水墨的材質表現力。沈勤善用淡墨渲染,結合細膩的濃墨線條,形成虛實濃淡的對比,營造出具有多重闡釋可能的視覺場域。其空間處理延續了早期創作中的超現實意蘊,融合實體與虛擬、時間與空間,展現出含蓄而富有張力的藝術語言。


公共收藏:美國布魯克林美術館、德國漢堡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蘇州博物館、湖北美術館、武漢美術館、美侖美術館等。

 

-

 

王紹強(1969-),號後山,1969年生於汕頭。王紹強專註於東方哲學思想與自然觀的深入研究,關註中華傳統文脈的當代轉換,不斷在觀念與方法論層面尋找突破。基於對中西方藝術發展的理解,對當下藝術生態的觀察,致力於古今中西共通的他將當代思維方式與創作視野介入傳統文化情境的重構中。對中國水墨、紙本材料的尊重與諳熟讓他將個體情懷投入藝術創作,從而形成獨到的視覺邏輯、當代視野及藝術維度。


公共收藏: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蘇州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湖北美術館、山東美術館、和美術館等。

 

-

 

吳笛笛(1976-),1976年生於重慶,200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至今任教於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吳笛笛的創作以“竹子”為核心主題。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竹”不僅是自然之物,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涵與精神指向。吳笛笛通過竹的形態探討物性與知覺的關系——作品中的“竹形”並非對現實的簡單摹寫,而是經由感知與推理生成的視覺表達,強調其物性本身的存在,而非構建象征性的隱喻世界。這一過程如同攝影,捕捉並呈現物象在當下的本體形態。


公共收藏:中華藝術宮、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時代美術館等。

 

-

 

楊黎明(1975-),1975年出生於四川。他提煉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DNA-“書寫性曲線”來作為他的藝術語言,融匯西方抽象,東方意象與空相。源自書法的個人化書寫與心靈感應對應的曲線始終有著音樂般的氣韻和旋律。這種帶有詩意的抽象表達,使畫面中不僅蘊藏了古典元素,也彰顯了其作品的當代性內涵。


公共收藏:白兔美術館、埃索博物館、元典美術館等。

 

更多作品信息,敬请关注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