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位 A06

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 ( 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 2025年5月8日 - 5月11日 

藝術家

楊英風、朱銘、葉子奇、董小蕙、李真、伊誕.巴瓦瓦隆、David Brian Smith

 

貴賓預展
05.08 (四) 14:00 - 17:00


開幕夜
05.08 (四) 17:00 - 20:00


公眾展期
05.09 (五) 11:00 - 18:00
05.10 (六) 11:00 - 18:00
05.11 (日) 11:00 - 17:30


* 思想串流論壇 | 全球原住民性 | 2025.05.10 (六) 13:30-15:00
講者:朱筱蕤(外灘美術館館長與首席策展人)、Abhijan X(策展人與the Forest Curriculum聯合創辦人)、伊誕.巴瓦瓦隆(藝術家)、鄭淑麗(藝術家)、東冬.侯溫(藝術家)

 

 

亞洲藝術中心參與2025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於當代網域的A06展位精選7位國內外頂尖藝術家的作品,包含楊英風(台灣,1926-1997)、朱銘(台灣,1938-2023)、葉子奇(台灣,1957-)、董小蕙(台灣,1962-)、李真(台灣,1963-)、伊誕.巴瓦瓦隆(台灣,1963-)、Daivd Brian Smith(英國,1981-),展現我們近年在新東方美學的基礎上,於國內外當代藝術深耕之成果。


本次展出楊英風的不鏽鋼雕塑作品,此系列以紙雕手法將笨重的不鏽鋼材轉化為另一種輕盈飛揚的意象,而著名的「鳳凰來儀」即是在此概念下發展而成,揉合傳統文化與個人記憶,是楊英風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創作之一。朱銘的〈太極系列─太極拱門〉發展自2000年,汲取了〈太極系列〉的形意特徵並愈臻化境,而最早的〈太極系列〉創作始於1970年代中期,從太極拳中淬練而出並轉化為獨特的藝術語彙與生命修為。葉子奇於2024–2025年間創作的新作《小滿前.花蓮》,藝術家以細膩的卵彩混合油畫技法,描繪著花蓮蓊鬱的山林景致,映照2024年花蓮四○三地震後,伏流於心底的細微情感。董小蕙展出多件油畫與水彩作品,創作時間橫跨近十年,涵蓋其經典的「黑桌」、「白桌」、「寫生」、「抽象」以及「水彩」系列。這些作品不但融合古典與現代的表現元素,也豎立了一種嶄新形式的新靜物風格。李真本次展出多件〈現相篇〉的墨黑雕塑作品,本篇章發展自其〈大氣神遊系列〉,看似逍遙而脫俗的體態卻幽微承載著些許入世的重量,而這也是藝術家在經歷不同階段的人生境遇後,親身體驗到遮蔽於表象下,才是心靈最難以言喻的矛盾。


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紋砌刻畫」是其獨樹一幟的表現形式,發展自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企透過「紋」路、疊「砌」、雕「刻」、「畫」色的理念與過程,以一種「現代書寫」的方式進行族人的心靈重建工程。除了本次展出外,伊誕亦參與5月10日之座談「思想串流論壇:全球原住民性」,本座談聚焦於原住民如何透過藝術實踐重構自身世界觀、挑戰既有知識體系,並以創作回應自身文化處境,展現多重世界觀交織並存的現狀。講座內容涵蓋博物館策展實踐、森林知識網絡、部落文化傳承,將開展一場橫跨地理經驗和認知系統的對話。


英國藝術家David Brian Smith 的畫作承襲了英國古典風景畫的精神,並融合著高度想像力與敘事性的構圖,以及極具視覺張力的色彩運用。Smith的作品筆觸細膩精緻,並以厚重且具明顯編織紋理的人字紋亞麻布作為畫布,藉此呼應他來自英格蘭什羅普郡的農耕家族歷史。


亞洲藝術中心持續推行國際潛力藝術家的長期展望,帶來國際現當代藝術圈正受矚目的新生代與中生代藝術家作品,來自不同背景和生命經驗的藝術家,以自身的視覺語彙和敘事風格,詮釋哲學、日常生活,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