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台北藝術博覽會|《華人藝術紀》: Booth A18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一館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 8 - 11 November 2013 

《華人藝術紀》成台北藝博會亮點

 

今年邁入第二十屆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今日正式開跑。亞洲藝術中心於本次台北藝博會的展區位於信義路入口、主走道的第A18處,,張永達作品於MIT新人專區Y12。今日(11月7日,星期四)為預展日,11月8日(五)至11日(一)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時間為上午11時至下午7時(11日至下午6時),歡迎藝術愛好者蒞臨指教。 今年邁入第二十屆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13)剛於本月11日正式落幕。主辦當局首度舉辦以「亞洲價值」為主題的研討會,試圖以更為國際化的視角,為處於亞洲華人城市的藝術產業發展耙梳出目前以「文化自由港」為戰略趨勢的脈絡分析。亞洲藝術中心在這一波以「亞洲價值」為出發點的趨勢浪潮中從未缺席;自2007年開始,亞洲藝術中心即試圖以「新東方精神」此一核心概念梳理亞洲當代藝術的創作脈絡,並以此作為推廣華裔藝術創作的方向。作為本屆展區面積最大的參展畫廊,亞洲藝術中心為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帶來了多位當代藝術家的最新力作,諸如李真以古代神祇寓意人禍天險的雕塑《風神》、張洹蘊含國族精神與記憶的香灰畫《二月冬梅》、楊識宏以「意識流的東方詩學」為語彙的抽象表現新作《宏觀》、徐冰欲藉以拆解現代文明演進的3D《鳳凰》、應天齊的「遭遇蒙德里安」系列、高行健與潘信華的當代水墨、莊(吉吉)的抽象山水畫作《山吻》、廖堉安以砧板為媒材的新作、孫遜與董小蕙同以植物為描繪對象卻表現出意識迥異的「靜物」創作。

 

值得一提的是,徐冰以其「新英文書法」編織而成、600平方公分的巨型作品《魔毯》更是獲得極大的迴響,可說是本屆台北藝博會的亮點。此外,亞洲藝術中心首次與科技新世代合作,展出聲音藝術家張永達以日本311大地震為主題,試圖將現代人在數位時代面對天災時之感知予以視覺化──即將地震波轉化為聲波於水中激盪出陣陣波紋──這件藉由虛擬科技探索真實感知的作品《hyper.data》,精彩地演練了新媒體藝術的獨特創作語彙與概念,不僅吸引了大批對新媒體藝術的公眾,亦成功獲得藏家的青睞。 今年,亞洲藝術中心亦在展區規劃「Discovery頻道《華人藝術紀》專區」,播放全新系列節目《華人藝術紀》預告片,吸引了大批人潮駐足觀賞!即將於12月15日每週日晚間9點首播的《華人藝術紀》首度聚焦當代華人藝術家,以 「華人性」(Chineseness)作為主題,探討四位國際級華人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包括楊識宏、張洹、李真與徐冰,為全球觀眾呈現他們如何從華人文化出發進而回應全球化語境下的當代議題。亞洲藝術中心希冀藉由這波「亞洲價值」的趨勢浪潮,將華人藝術家屢破窠臼的精彩創作之推廣工作帶到另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