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Booth F01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演一館 |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5號, 21 - 25 October 2021 
藝術家
馬里斯.貝塞亞、米歇爾.布雷德、莊喆、董小蕙、霍華.方達、卡特琳娜.亞內奇科娃.沃許、李真、呂紹瑜、伊誕.巴瓦瓦隆、塩田千春、萊恩・施耐德、亞當・帕克・史密斯、雷克斯・斯奧斯維克、傑克・伍德伊凡斯、蓋.雅奈、楊識宏
 
尊榮貴賓預展
10.21 (四) 12:00–21:00
 
貴賓預展
10.21 (四) 15:00–21:00
10.22 (五) 11:00–14:00
 
公眾開放
10.22 (五) 14:00–19:00
10.23 (六) 11:00–19:00
10.24 (日) 11:00–19:00
10.25 (一) 11:00–18:00
 
亞洲藝術中心在2021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F01展區,帶來16位藝術家,我們將展位分成3個策展主軸區塊:一是由藝術家李真透過平面與雕塑作品並陳,探討藝術家對社會、哲學的思考,以及人生步入中程後面對生命狀態改變的省思。二是國際藝術家區塊,是亞洲籌備已久邁入國際藝壇的長期計劃,透過近年來對國際藝壇的關注,我們深切感受到國際化是一個雙向的交流過程,因此特規畫展出歐美當代藝術正廣受矚目的新生代及中生代藝術家作品。第三則是華人藝術家區塊,呈現多年來亞洲長期關注的面向。
 

1950年代戰後,抽象表現主義瞬時成為全球主流,藝術重鎮自巴黎轉移至紐約之際,藝術的前衛性在往後20年內伴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倏忽遞嬗,而亞洲藝壇也試圖在此波藝術新浪潮中積極做出回應;儘管如此,亞洲地區各處仍在戰後的解殖運動中拼湊文化的礫石,冷戰局勢下,先進國家的強勢文化又令各地的藝術生態產生不小的頓挫。

 

經過戰後東西方文化密切的交流積累,「新東方精神」蔚為一帖解方,然而,新東方精神並不只是單純在表現文化差異的藝術風格,亦非一味追求西方語彙而形塑成的另類符碼,它更是以一種自信的姿態在當代的藝術邊界上突破,藉以尋覓在此之外的面貌。

 

然而,如同禪學伴隨著觀念藝術自西方回返東方一般,自古至今,源於文化的內觀自省本是不可或缺的美學方法,尤其在全球化圖像快速更迭的視野下,全球藝術風格互相滲透,重複的形式與題材令當代藝術的價值漸趨難辨,使真正具備文化底蘊的創作漸趨稀罕,而源於東方的精神則為當代藝術提供美學上的另類出口,推演出多元而獨具特徵的藝術樣態。

 

自身的文化底蘊如何在現代藝術的形式中展現,並在異地的藝術語言中尋求自我與他者的認同,是許多旅居海外藝術家終其一生的命題。藉由前衛形式探究自身文化的過程中,昇華而出的獨特語彙。在資訊漸趨同質化的當代,彰顯在地文化生命特質的表現方式已成為基礎課題,藝術的創造終究會回到時代環境作用於其中的影響。

 

時代精神的再現一直是藝術創作中無法迴避的命題,也是亞洲藝術中心永續經營的核心理念,以此檢視每位藝術家的創作歷程與影響,指出在其脈絡光譜中的位置,以此更全面性地建構亞洲藝術中心的脈絡版圖與藝術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