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Booth D01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演一館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5號), 20 - 24 October 2022 

藝術家

亞歷山大.阿科斯塔、喬治.賽林、莊喆、夏洛特.基茨、塩田千春、董小蕙、佛羅倫斯.哈欽斯、葉山禎治、朱銘、卡特琳娜.亞內奇科娃.沃許、李真、凱菈.麥茨、伊誕.巴瓦瓦隆、雷克斯.邵斯維克、喬瑟夫.威爾森、山口歷、楊識宏、艾蒂安.查克

 

尊榮貴賓預展
10.20 (四) 12:00–21:00

 

貴賓預展
10.20(四) 15:00–21:00
10.21(五) 11:00–14:00

 

公眾開放
10.21(五) 14:00–19:00
10.22(六) 11:00–19:00
10.23(日) 11:00–19:00
10.24(一) 11:00–18:00

 

亞洲藝術中心參與2022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畫廊集錦的D01展位帶來18位國內外頂尖藝術家,展覽將劃分為至少兩個概念軸線,其中之一,以莊喆(1934-)、朱銘(1938-)、楊識宏(1947-)、董小蕙(1962-)與李真(1963-)作為一個錨點,展現亞洲藝術中心40年來一以貫之的新東方美學之課題。

 

令人矚目的是,本次的展出將匯集多件朱銘的「太極系列─太極拱門」的石雕作品,自2000年以來創作的「太極拱門」,汲取了「太極」的形意特徵,並愈臻化境。「拱門」雖名為拱門,但實自雙人推手的太極拳招式演化而來,並更比「太極」抽象,且富動感;剛柔相濟的線條、粗細有致的幾何切面,對稱但不均衡的形態,塑造出穩重而又空靈的空間。

 

另一方面,莊喆長期致力於藝術創作與抽象理論的思索,其抽象山水繪畫以書法的線形結構入畫,將中國水墨以形寫神之精神融入抽象,藉以重構中國畫的定義。而楊識宏則繼承1950年代以波洛克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之觀念與風格,從90年代開始逐步趨於抽象化,近年更隨興之所至、航行在心靈的每個層次進行自動書寫,將他所受到的影響、感受、幻覺、夢境全然釋放。而董小蕙「老院子」系列油畫,將出自院落週遭的所見景物,經過進一步的提煉後,透過造型上的省略、簡化等抽離過程,最後則分解成符號性或點、線、面的抽象結構元素。同時,李真則透過藝術進行個人的「精神療傷」,在俗世中尋找樂土,在作品中創造靈性空間,用幽默詼諧的方式暗喻世事,希望觀者能察覺其中的精神元素。

 

第二個區塊,展呈亞洲籌備已久、邁入全球藝壇的長期計劃,由於近年來對國際藝壇的關注,深切感受到國際化是一個雙向的深化交流,因此特規劃展出歐美以及台灣當代藝術正受矚目的新生代與中生代藝術家作品,如國際藝術家亞歷山大.阿科斯塔(Alejandro Acosta, 1991-)、喬治.賽林(Giorgio Ermes Celin, 1986-)、夏洛特.基茨(Charlotte Keates, 1990-)、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 1972-)、佛羅倫斯.哈欽斯(Florence Hutchings, 1996-)、葉山禎治(Teiji HAYAMA, 1975-)、卡特琳娜.亞內奇科娃.沃許(Katarina Janečková Walshe, 1988-)、凱菈.麥茨(Kayla Mattes, 1989-)、雷克斯.邵斯維克(Rex Southwick, 1997-)、喬瑟夫.威爾森(Joseph Olisaemeka Wilson, 1999-)、山口歷(YAMAGUCHI Meguru, 1984-)、艾蒂安.查克(Etienne Zack, 1976-),以及台灣原住民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 1963-)。

 

今年亞洲藝術中心迎來40週年的重要里程碑,包括本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在內,我們透過一系列的企劃,呈現亞洲40年來的初心與展望,不同的時空背景都賦予藝術不同的能動性,如何透過藝術再現時代精神,是我們40年來的首要課題。